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综述一 高血压病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1. 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 中医对高血压病名的认识 | 第10页 |
1.2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中医对高血压病辩证分型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与现代医学相关指标的联系 | 第12-13页 |
2.1 与血脂的关系 | 第12页 |
2.2 与血糖、胰岛素的关系 | 第12-13页 |
2.3 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 第13页 |
2.4 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 第13页 |
3. 小结 | 第13-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综述二 脑血管储备功能及测定方法 | 第18-29页 |
1. 脑血管储备功能 | 第18-19页 |
1.1 脑血管储备的产生机制 | 第18页 |
1.2 脑血管储备的检测指标 | 第18-19页 |
2. 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测定方法 | 第19-22页 |
2.1 影像学方法 | 第19-21页 |
2.2 血管扩张激发试验 | 第21-22页 |
3. 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第22-23页 |
4. 小结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9-44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30页 |
2.2 病例数及分组 | 第30页 |
2.3 诊断标准 | 第30-32页 |
2.4 纳入标准 | 第32页 |
2.5 排除标准 | 第32-33页 |
2.6 病例的剔除 | 第3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3.1 成像设备 | 第33页 |
3.2 检查方法 | 第33页 |
3.3 扫描序列 | 第33-34页 |
3.4 图像及数据处理 | 第34页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34-35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5-43页 |
4.1 对照组受试者各ROI的情况比较 | 第35-37页 |
4.2 高血压组受试者各ROI的值情况 | 第37-39页 |
4.3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受试者ROI的值情况比较 | 第39-40页 |
4.4 高血压组中医证型与大脑各ROI的值相关性的研究 | 第40-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4-48页 |
1.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44-46页 |
1.1 脑血管储备功能主要评价指标相关性探讨 | 第44-45页 |
1.2 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脑血流对比分析 | 第45页 |
1.3 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对比分析 | 第45页 |
1.4 双侧大脑血流量和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2. 小结 | 第46页 |
3. 不足 | 第46-47页 |
4.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1 | 第49-51页 |
附录2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