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番茄斑萎病毒病毒粒体的提取纯化及质谱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2-2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 番茄斑萎病毒的研究概况第13-18页
            1.1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类地位第13页
            1.2 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流行与危害第13-14页
            1.3 番茄斑萎病毒的病原形态与基因组结构第14-15页
            1.4 番茄斑萎病毒的危害症状第15-16页
            1.5 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播介体和防治措施第16-17页
            1.6 番茄斑萎病毒的检测方法第17-18页
                1.6.1 指示植物检测法第17页
                1.6.2 电子显微镜检测法第17页
                1.6.3 血清学技术检测法第17-18页
                1.6.4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法第18页
        2 基于质谱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第18-20页
            2.1 蛋白质组学简介第18页
            2.2 生物质谱技术第18-19页
            2.3 质谱法鉴定蛋白质第19-20页
        3 植物体内的膜泡运输第20-23页
            3.1 衣被类型第21-23页
            3.2 衣被的形成第23页
        4 蛋白质互作的研究方法第23-26页
            4.1 酵母双杂交技术第24-25页
            4.2 免疫共沉淀技术第25页
            4.3 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技术第25-26页
            4.4 Pull-down技术第26页
        5 CRISPR研究概况第26-29页
            5.1 CRISPR系统组成第26-27页
            5.2 CRISPR/Cas的工作原理第27页
            5.3 CRISPR/Cas9基因敲除原理及其应用第27-29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29-67页
    第二章 番茄斑萎病毒病毒颗粒的提取及质谱分析第31-37页
        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第31页
            1.1 植物材料及病毒第31页
            1.2 主要试剂第31页
            1.3 主要材料及仪器第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1 TSWV病毒颗粒的提取第31-33页
            2.2 SDS-PAGE胶电泳分析第33-34页
        3 结果分析第34-36页
            3.1 蔗糖梯度离心提取TSWV病毒粒体第34-35页
            3.2 TSWV病毒颗粒SDS-PAGE电泳检测及质谱分析第35-36页
        4 讨论第36-37页
    第三章 TSWV核衣壳蛋白N与RdRp互作研究第37-51页
        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第37页
            1.1 载体和菌种第37页
            1.2 主要试剂第37页
            1.3 主要仪器第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47页
            2.1 载体构建第37-44页
                2.1.1 PCR扩增体系第37-38页
                2.1.2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第38-39页
                2.1.3 PCR产物的切胶回收第39-40页
                2.1.4 PCR回收产物和载体的酶切及连接第40-41页
                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41-42页
                2.1.6 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第42-43页
                2.1.7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第43页
                2.1.8 测序第43页
                2.1.9 序列分析第43-44页
            2.2 蛋白原核表达第44-45页
            2.3 GST pull-down技术第45-46页
            2.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第46-47页
        3 结果分析第47-50页
            3.1 RdRp片段的载体构建及原核表达第47-49页
            3.2 GST pull-down验证N与RdRp的互作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1页
    第四章 Sar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转基因烟草的获取第51-59页
        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第51页
            1.1 植物材料、生物材料及病毒第51页
            1.2 主要试剂第51页
            1.3 主要材料及仪器第51页
        2 实验方法第51-54页
            2.1 多克隆抗体制备第51-52页
            2.2 效价测定第52-53页
            2.3 烟草叶盘法转基因技术第53-54页
        3 结果分析第54-58页
            3.1 Sar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54-57页
                3.1.1 Sar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4-55页
                3.1.2 Sar1蛋白的原核表达第55-56页
                3.1.3 抗血清的制备与ELISA测定效价第56页
                3.1.4 Western Blot的鉴定结果第56-57页
            3.2 转基因技术研究Sar1对于TSWV病毒侵染的影响第57-58页
                3.2.1 Sar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7页
                3.2.2 激光共聚焦观察转Sar1基因本氏烟第57-58页
        4 讨论第58-59页
    第五章 CRISPR-Cas9技术抑制TMV侵染的研究第59-65页
        1 实验材料、试剂及器材第59页
            1.1 植物材料及病毒第59页
            1.2 主要材料及仪器第59页
        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2.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第59-60页
            2.2 农杆菌浸润本氏烟第60页
        3 结果及分析第60-62页
            3.1 PCR扩增,用于TMV基因组的测序第60页
            3.2 TMV-GFP系统侵染观察第60-61页
            3.3 构建CRISPR/Cas9载体,准备攻击TMV基因组第61页
            3.4 浸润农杆菌,进行观察第61-62页
        4 讨论第62-6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65-67页
        一、全文结论第65页
        二、创新点及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A 本研究所用引物第71-73页
附录B 本论文主要的重要缩写词及中文对照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赤霉病菌拮抗菌分离、拮抗物质鉴定及生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