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滁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5页
    1 '滁菊'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 '滁菊'的发展概况第15页
        1.2 '滁菊'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第15-16页
        1.3 '滁菊'的生产现状第16页
    2 定植模式对菊花的影响第16-18页
        2.1 定植期对菊花的影响第16-17页
        2.2 定植密度对菊花的影响第17页
        2.3 摘心对菊花的影响第17-18页
    3 植物添加硒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3.1 硒与栖的分布第18页
        3.2 硒的营养生物学功能第18-19页
        3.3 植物对硒的吸收、累积和分布规律第19-20页
        3.4 植物不同生育期内硒吸收的变化规律第20页
    4 生物炭第20-23页
        4.1 生物炭概述第20页
        4.2 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0-22页
            4.2.1 生物炭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第20-21页
            4.2.2 生物炭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影响第21-22页
        4.3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22页
        4.4 生物炭对土壤矿质营养的影响第22页
        4.5 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第22-23页
    5 涝害对植物的危害第23-25页
        5.1 涝害的含义第23页
        5.2 涝渍胁迫对植物的危害第23页
        5.3 植物耐涝性研究进展第23-25页
            5.3.1 植物耐涝的形态学适应第23-24页
            5.3.2 生理生化适应第24-25页
第二章 不同定植及摘心模式对'滁菊'产量的影响第25-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第26页
        1.2 测定项目第26页
        1.3 测定方法第26-27页
        1.4 数据处理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1 不同定植时期和定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第27页
        2.2 不同定植时期和定植密度对冠幅的影响第27页
        2.3 不同定植时期和定植密度对分枝数的影响第27页
        2.4 不同定植时期和定植密度对茎粗的影响第27-28页
        2.5 不同定植时期和定植密度对'滁菊'枯叶数的影响第28-31页
        2.6 不同定植时期和定植密度对'滁菊'产量性状的影响第31-34页
    3 讨论第34-37页
第三章 亚硒酸钠不同喷施方案对'滁菊'富硒效果的影响第37-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1.1 试验材料第38页
        1.2 试验设计第38页
        1.3 样品准备第38页
        1.4 测定方法第38-39页
            1.4.1 总硒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8-39页
            1.4.2 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9页
        1.5 数据处理第39页
    2 结果分析第39-42页
        2.1 '滁菊'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喷硒对'滁菊'花朵中硒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2.2 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对'滁菊'花朵中硒含量的影响第40页
        2.3 '滁菊'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喷硒对滁菊花朵中黄酮、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2.4 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对'滁菊'花朵中黄酮、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5页
第四章 生物炭缓解'滁菊'涝害的研究第45-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页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第46页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46页
        1.3 数据处理第46页
    2 结果分析第46-50页
        2.1 夏季强降雨条件下不同浓度生物炭对'滁菊'生长性状的影响第46-48页
        2.2 夏季强降雨条件下不同浓度生物炭对'滁菊'产量性状的影响第48页
        2.3 降雨对添加不同浓度生物碳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48-50页
    3 讨论第50-53页
第五章 四种苗源'滁菊'种苗的生产潜力比较第53-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第53页
        1.2 测定项目第53页
        1.3 测定方法第53-54页
        1.4 数据处理第54页
    2 结果分析第54-56页
        2.1 四种苗源的'滁菊'在现蕾期植物学性状的比较第54-55页
        2.2 四种苗源的'滁菊'在盛花期植物学性状的比较第55页
        2.3 四种苗源的'滁菊'产量性状比较第55-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第六章 抹芽控花处理对'滁菊'品质的影响第57-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第57-58页
        1.2 测定项目第58页
        1.3 测定方法第58页
        1.4 数据处理第58页
    2 结果分析第58-60页
        2.1 不同抹芽处理对'滁菊'外在品质的影响第58-59页
        2.2 不同抹芽处理对'滁菊'内含物的影响第59-60页
    3 讨论第60-61页
全文结论第61-63页
创新之处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附录第73-79页
    附录一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73-74页
    附录二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第74-75页
    附录三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第75-76页
    附录四 附图第76-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褪黑素调控萝卜耐盐性研究
下一篇: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黄瓜产量及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