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高熵合金的介绍 | 第10-13页 |
| 1.2.1 高熵合金的概述 | 第10页 |
| 1.2.2 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 1.2.3 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 | 第11-12页 |
| 1.2.4 高熵合金的性能 | 第12-13页 |
| 1.3 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1 块状高熵合金和高熵合金薄膜材料 | 第13-14页 |
| 1.3.2 高熵合金涂层材料 | 第14-15页 |
| 1.4 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4.1 块状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 | 第15-16页 |
| 1.4.2 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涂层 | 第16-17页 |
| 1.5 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 1.6 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 1.7.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7.2 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8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 2.1.1 基体材料 | 第21页 |
| 2.1.2 活性剂材料 | 第21页 |
| 2.1.3 涂层材料的设计 | 第21-22页 |
| 2.1.4 增强相的选择 | 第22-23页 |
| 2.2 涂层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2.1 氩弧熔覆涂层制备 | 第23页 |
| 2.2.2 活性氩弧熔覆涂层制备 | 第23-24页 |
| 2.2.3 复合涂层的制备 | 第24页 |
| 2.3 氩弧熔覆工艺规范选择 | 第24页 |
| 2.4 涂层组织分析 | 第24-25页 |
| 2.4.1 表面及截面形貌分析 | 第24-25页 |
| 2.4.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25页 |
| 2.5 涂层结构分析 | 第25页 |
| 2.6 涂层性能测试 | 第25-28页 |
| 2.6.1 硬度测试 | 第25-26页 |
| 2.6.2 耐磨粒磨损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 2.6.3 耐冲蚀磨损性能测试 | 第27页 |
| 2.6.4 耐腐蚀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70页 |
| 3.1 高熵合金涂层配比选择 | 第28-30页 |
| 3.2 氩弧熔覆高熵合金涂层工艺参数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 | 第30-34页 |
| 3.2.1 氩弧熔覆Fex高熵合金涂层工艺参数选择 | 第30-33页 |
| 3.2.2 活性氩弧熔覆Fex高熵合金涂层工艺参数选择 | 第33-34页 |
| 3.3 氩弧熔覆Fex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34-40页 |
| 3.3.1 组织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 3.3.2 硬度分析 | 第35页 |
| 3.3.3 磨粒磨损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 3.3.4 冲蚀实磨损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 3.4 活性氩弧熔覆Fex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40-47页 |
| 3.4.1 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 3.4.2 组织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 3.4.3 硬度分析 | 第42-43页 |
| 3.4.4 磨粒磨损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 3.4.5 冲蚀磨损性能分析 | 第44-47页 |
| 3.5 氩弧熔覆Fex高熵合金涂层及活性Fex高熵合金涂层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 3.6 氩弧熔覆Fe1-TiCy高熵合金基复合涂层的研究 | 第48-53页 |
| 3.6.1 复合涂层配比及工艺 | 第48-50页 |
| 3.6.2 结构分析 | 第50-51页 |
| 3.6.3 显微组织分析 | 第51-52页 |
| 3.6.4 硬度分析 | 第52-53页 |
| 3.7 Fe1-TiCy复合涂层磨损性能分析 | 第53-70页 |
| 3.7.1 磨粒磨损性能分析 | 第54-59页 |
| 3.7.2 冲蚀磨损性能分析 | 第5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第76-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