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挠度的裂后PC梁预应力钢筋应力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及研究方法现状 | 第10-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预应力混凝土T梁静力试验 | 第18-26页 |
2.1 前言 | 第18页 |
2.2 模型梁的设计 | 第18-23页 |
2.2.1 截面设计 | 第19-20页 |
2.2.2 普通钢筋布置 | 第20-21页 |
2.2.3 预应力钢束布置 | 第21-22页 |
2.2.4 混凝土配合比 | 第22-23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3-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6-40页 |
3.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3.1.1 基于刚塑性假设的塑性界限分析法 | 第26-27页 |
3.1.2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截面分析法 | 第27页 |
3.1.3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27-28页 |
3.2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8-35页 |
3.2.1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28-34页 |
3.2.2 钢筋的本构模型 | 第34-35页 |
3.3 破坏准则 | 第35-36页 |
3.4 非线性静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36-39页 |
3.5 收敛准则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预应力钢筋应力分析 | 第40-52页 |
4.1 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40-45页 |
4.1.1 基本假定 | 第40-41页 |
4.1.2 有限元建模 | 第41-44页 |
4.1.3 建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 第44-45页 |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单调加载的一致性 | 第45-48页 |
4.2.1 跨中挠度分析 | 第45-46页 |
4.2.2 预应力钢筋应力分析 | 第46-48页 |
4.3 预应力钢筋应力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基于实测损伤的梁体刚度折减模型 | 第52-62页 |
5.1 基于试验数据的裂缝特征统计 | 第52-55页 |
5.2 开裂后梁体刚度折减模型 | 第55-56页 |
5.3 裂后预应力钢筋应力计算 | 第56-60页 |
5.3.1 预应力筋应力理论分析 | 第56-58页 |
5.3.2 应力增大系数求解 | 第58-59页 |
5.3.3 数据验证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