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5页 |
1.5.1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2.1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概述 | 第15-17页 |
2.1.1 风险与商业银行风险 | 第15-16页 |
2.1.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类 | 第16-17页 |
2.1.3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特征 | 第17页 |
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风险理论 | 第17-19页 |
2.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 第19-22页 |
3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及风险管理现状 | 第22-29页 |
3.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特点 | 第22-24页 |
3.2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防范存在的阻碍 | 第24-27页 |
3.3 J银行杭州分行个贷管理体制 | 第27-29页 |
4 J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52页 |
4.1 杭州区域经济与房地产市场概况 | 第29-30页 |
4.2 J银行X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来源分析 | 第30-35页 |
4.2.1 借款人风险 | 第30-31页 |
4.2.2 银行存在的管理风险 | 第31-32页 |
4.2.3 开发商风险 | 第32-33页 |
4.2.4 中介机构风险 | 第33-35页 |
4.3 J行X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4.3.1 变量选择 | 第35-37页 |
4.3.2 Logit模型的引入 | 第37-38页 |
4.4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8-39页 |
4.4.1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4.4.2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4.5 logit模型构建 | 第39-48页 |
4.5.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39-44页 |
4.5.2 logit模型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6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8-52页 |
4.6.1 贷款基本情况对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49-50页 |
4.6.2 借款人情况对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50-52页 |
5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 第52-58页 |
5.1 银行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措施 | 第52-55页 |
5.1.1 完善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 第52页 |
5.1.2 加强贷前真实性审核 | 第52-54页 |
5.1.3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风险意识 | 第54页 |
5.1.4 提高银行风险防控体系 | 第54-55页 |
5.2 完善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防范 | 第55-56页 |
5.2.1 加强对开发商资质的调查 | 第55页 |
5.2.2 加强资金监管及资金用途审核 | 第55页 |
5.2.3 出现虚假贷款后及时采取保全行为 | 第55-56页 |
5.3 加强对中介机构风险的防范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