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5-22页 |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司法处遇 | 第15-19页 |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犯罪论中的体系地位缺失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基础概念 | 第22-28页 |
一、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的定义 | 第22-24页 |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本质 | 第24-26页 |
三、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关系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刑法学界对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体系地位争议 | 第28-35页 |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不要说 | 第28-30页 |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必要说 | 第30-32页 |
三、学说评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之域外考察 | 第35-43页 |
一、大陆法系的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实践 | 第35-39页 |
二、英美法系的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实践 | 第39-42页 |
三、启示与借鉴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体系地位之构建 | 第43-55页 |
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之提倡 | 第43-48页 |
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之展开 | 第48-53页 |
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主观要件说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