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表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1.1 植物器官脱落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 乙烯与植物器官脱落 | 第13-21页 |
1.3 荔枝落果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 所用试剂来源及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1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6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来源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处理 | 第27页 |
2.3 有关生物学和生理指标测定 | 第27-28页 |
2.3.1 荔枝累积落果率的统计 | 第27页 |
2.3.2 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3 ACC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4 荧光定量PCR | 第28-32页 |
2.4.1 荧光定量RNA的提取、检测与模板的合成 | 第29-31页 |
2.4.1.1 离区RNA的提取 | 第29页 |
2.4.1.2 RNA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4.1.3 RNA质量的检验 | 第30页 |
2.4.1.4 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 | 第30页 |
2.4.1.5 内参基因的选定 | 第30页 |
2.4.1.6 乙烯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30-31页 |
2.4.2 荧光定量引物的设计与检测 | 第31-32页 |
2.4.2.1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 第31页 |
2.4.2.2 熔解曲线分析 | 第31页 |
2.4.2.3 qRT-PCR分析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85页 |
3.1 环剥去叶(GPD)对荔枝幼果脱落、ACC含量和乙烯释放率影响 | 第32-34页 |
3.1.1 对荔枝幼果落果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对荔枝幼果乙烯释放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3 对荔枝幼果ACC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2 荔枝中乙烯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34-58页 |
3.2.1 荔枝ACC合成酶基因(LcACSs)的筛选 | 第34-39页 |
3.2.2 荔枝ACC氧化酶基因(LcACSs)的筛选 | 第39-41页 |
3.2.3 荔枝乙烯受体基因的筛选 | 第41-46页 |
3.2.4 LcCTR基因的筛选 | 第46-49页 |
3.2.5 LcEIN2基因的筛选 | 第49-53页 |
3.2.6 LcEIN3/EILs基因的筛选 | 第53-56页 |
3.2.7 LcERFs基因的筛选 | 第56-58页 |
3.3 荔枝离区和果皮总RNA的质量和qRT-PCR熔解曲线分析 | 第58-60页 |
3.3.1 荔枝离区和果皮总RNA的质量检验 | 第58-59页 |
3.3.2 荧光定量的熔解曲线分析 | 第59-60页 |
3.4 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中参与饥饿胁迫诱导落果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60-82页 |
3.4.1 LcACSs基因的筛选 | 第60-63页 |
3.4.2 LcACOs基因的筛选 | 第63-64页 |
3.4.3 乙烯受体基因的筛选 | 第64-66页 |
3.4.4 LcCTR1基因的筛选 | 第66页 |
3.4.5 LcEIN2基因的筛选 | 第66-67页 |
3.4.6 LcEIN3/EILs基因的筛选 | 第67-68页 |
3.4.7 参与饥饿胁迫诱导落果的LcERFs基因的筛选 | 第68-82页 |
3.5 乙烯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中参与饥饿胁迫诱导荔枝果实脱落的关键基因小结 | 第82-8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85-88页 |
4.1 饥饿胁迫与果实脱落 | 第85-86页 |
4.2 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荔枝幼果脱落 | 第86页 |
4.3 结论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3页 |
附录 | 第103-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