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

基于磨粒磨损机制的光学元件快速抛光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光学元件的抛光加工技术概述第15-19页
        1.2.1 应力盘抛光技术第15-16页
        1.2.2 磁流变抛光技术第16-17页
        1.2.3 数控小工具抛光技术第17-18页
        1.2.4 气囊抛光技术第18页
        1.2.5 快速抛光技术第18-19页
    1.3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去除模型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Preston公式及修正模型第20页
        1.3.2 化学作用机制第20-21页
        1.3.3 流体润滑机制第21页
        1.3.4 原子/分子去除机制第21-22页
        1.3.5 磨粒磨损机制第22-23页
    1.4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快速抛光运动模型第24-43页
    2.1 快速抛光系统变量第24-25页
    2.2 快速抛光运动方式第25-27页
    2.3 快速抛光相对运动模型第27-37页
        2.3.1 光学元件无移动的运动模型第27-31页
        2.3.2 光学元件匀速横向移动的运动模型第31-34页
        2.3.3 光学元件变速横向移动的运动模型第34-37页
    2.4 快速抛光光学元件半径上各点的相对速度分析第37-39页
    2.5 快速抛光光学元件偏心距对材料去除率影响第39-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快速抛光去除函数的建立第43-60页
    3.1 快速抛光材料去除原理第43页
    3.2 抛光区速度分布模型建立第43-48页
        3.2.1 光学元件无移动时速度分布图的建立第43-46页
        3.2.2 光学元件匀速横向移动时速度分布图的建立第46-47页
        3.2.3 光学元件变速横向移动时速度分布图的建立第47-48页
    3.3 快速抛光接触区压力分布模型第48-54页
    3.4 快速抛光去除函数模型的建立第54-59页
        3.4.1 光学元件无移动时去除函数的建立第54-56页
        3.4.2 光学元件匀速横向移动时去除函数的建立第56-57页
        3.4.3 光学元件变速横向移动时去除函数的建立第57-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模型探究第60-75页
    4.1 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第60-61页
    4.2 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模型的建立第61-65页
    4.3 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模型验证第65-73页
        4.3.1 验证流程第65-66页
        4.3.2 实验规划及样品制备第66-70页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快速抛光改善光学元件面型方法探究第75-91页
    5.1 光学元件边缘效应及原因第75-76页
    5.2 光学元件表面应力峰值和最低值的影响因素仿真探究第76-85页
        5.2.1 补偿片分布方式及个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77-80页
        5.2.2 补偿片与光学元件之间距离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80-85页
    5.3 光学元件表面应力峰值和最低值的影响因素实验探究第85-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6.1 总结第91-92页
    6.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2O/TiO2气凝胶和Ni(OH)2/Cd1-xZnxS的合成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学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