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都市农业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分析 | 第15-25页 |
2.1 基础理论分析 | 第15-18页 |
2.1.1 农业区位论 | 第15-16页 |
2.1.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16-18页 |
2.2 国内都市农业实践比较分析 | 第18-21页 |
2.2.1 西安都市农业实践 | 第18-19页 |
2.2.2 万州都市农业实践 | 第19-21页 |
2.3 国外都市农业实践比较分析 | 第21-25页 |
2.3.1 美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 第21页 |
2.3.2 德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2.3.3 荷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 第22-25页 |
第3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当前农业状况分析 | 第25-37页 |
3.1 龙泉驿区基本情况概述 | 第25-28页 |
3.1.1 龙泉驿区的农业资源情况 | 第25-26页 |
3.1.2 龙泉驿区的农业文明情况 | 第26-27页 |
3.1.3 龙泉驿区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 第27页 |
3.1.4 龙泉驿区经济发展情况 | 第27-28页 |
3.2 龙泉驿区农业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3.2.1 龙泉驿区农业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3.2.2 龙泉驿区三大产业综合分析 | 第30-31页 |
3.3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 | 第31-34页 |
3.3.1 龙泉驿区都市农业发展外生性优势 | 第32-33页 |
3.3.2 龙泉驿区都市农业发展内生性优势 | 第33-34页 |
3.4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农业参与主体与职能定位 | 第34-37页 |
3.4.1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农业参与主体 | 第34-35页 |
3.4.2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农业参与主体职责职能 | 第35-37页 |
第4章 产业转型背景下成都龙泉驿区都市农业问题分析 | 第37-45页 |
4.1 龙泉驿区产业转型现状 | 第37-38页 |
4.2 龙泉驿区当前农业生产制约因素 | 第38-40页 |
4.3 龙泉驿区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4.3.1 “人”的思维问题分析 | 第40-41页 |
4.3.2 农业科技投入问题分析 | 第41-42页 |
4.3.3 政府政策支持问题分析 | 第42-45页 |
第5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都市农业发展策略 | 第45-52页 |
5.1 “人”的发展思维策略 | 第45-47页 |
5.1.1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 第45-46页 |
5.1.2 社区教育宣传 | 第46页 |
5.1.3 约定社区行为规则 | 第46-47页 |
5.2 农业科技投入策略 | 第47-49页 |
5.2.1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投入科技 | 第47-48页 |
5.2.2 摸清家底引进技术盘活资源 | 第48页 |
5.2.3 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支出 | 第48-49页 |
5.3 政府政策支持策略 | 第49-52页 |
5.3.1 加大政府的农业补贴 | 第49页 |
5.3.2 加强政府的资源投入 | 第49-50页 |
5.3.3 加强政府的人力资源 | 第50页 |
5.3.4 加强政府的行政指导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