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队列模型框架与节能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车辆队列的通用模型框架 | 第16-24页 |
2.1 队列的概念及其构架 | 第16-17页 |
2.2 队列的系统框架 | 第17-22页 |
2.2.1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17-18页 |
2.2.2 车间通信结构 | 第18-21页 |
2.2.3 车辆间距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分布式电动汽车自适应能量优化控制 | 第24-38页 |
3.1 上层动力学控制算法 | 第24-28页 |
3.1.1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 第24-25页 |
3.1.2 预测模型 | 第25-27页 |
3.1.3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确定 | 第27-28页 |
3.2 下层动力学控制器 | 第28-36页 |
3.2.1 自适应能量优化控制策略 | 第28-32页 |
3.2.2 自适应控制更新律 | 第32-34页 |
3.2.3 换道工况仿真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队列约束的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行驶策略 | 第38-56页 |
4.1 路况信息对电动汽车能耗的影响 | 第38页 |
4.2 分布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分析与建模 | 第38-43页 |
4.2.1 电池模型 | 第39页 |
4.2.2 车轮与轮毂电机模型 | 第39-40页 |
4.2.3 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 第40-41页 |
4.2.4 队列模型下的约束 | 第41-42页 |
4.2.5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驾驶策略设计 | 第42-43页 |
4.3 基于动态规划问题重构 | 第43-47页 |
4.3.1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 第43-45页 |
4.3.2 能量管理与行驶策略设计重构 | 第45-46页 |
4.3.3 动态规划算法求解 | 第46-47页 |
4.4 道路坡度描述 | 第47-49页 |
4.5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智能电动汽车仿真实验平台 | 第56-66页 |
5.1 仿真实验平台组成 | 第56-65页 |
5.1.1 模型车辆 | 第56-58页 |
5.1.2 北斗导航系统 | 第58-59页 |
5.1.3 视觉传感器 | 第59-60页 |
5.1.4 超声波雷达 | 第60-61页 |
5.1.5 车载通讯设备 | 第61-64页 |
5.1.6 嵌入式工控机 | 第64-65页 |
5.2 智能车系统控制架构 | 第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