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磷石膏空腔模无梁楼盖的研究现状与特点 | 第9-12页 |
1.2.1 磷石膏空腔模无梁楼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磷石膏空腔模无梁楼盖的特点 | 第11-12页 |
1.3 自然对流换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2-14页 |
1.4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16-25页 |
2.1 热传导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2.1.1 热传导方程 | 第16-18页 |
2.1.2 等效热阻理论 | 第18页 |
2.2 自然对流换热理论 | 第18-22页 |
2.2.1 边界层运动方程 | 第19-21页 |
2.2.2 能量方程 | 第21-22页 |
2.3 传热问题的数值分析法 | 第22-24页 |
2.3.1 有限差分法 | 第22-23页 |
2.3.2 有限体积法 | 第23页 |
2.3.3 Fluent模拟解析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空腔内的换热分析 | 第25-38页 |
3.1 空腔内的换热机理 | 第25-27页 |
3.1.1 夏季隔热条件 | 第25-26页 |
3.1.2 冬季保温条件 | 第26-27页 |
3.2 内部空腔的Fluent模拟 | 第27-32页 |
3.2.1 夏季隔热条件下空腔的Fluent模拟 | 第28-30页 |
3.2.2 冬季保温条件下空腔的Fluent模拟 | 第30-32页 |
3.3 自然对流换热相关参数计算 | 第32-37页 |
3.3.1 自然对流换热相关参数介绍 | 第32-33页 |
3.3.2 不同厚度空腔自然对流换热参数计算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磷石膏空腔模无梁屋盖的热阻计算 | 第38-46页 |
4.1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传热路径分析 | 第38-39页 |
4.2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热阻计算 | 第39-42页 |
4.3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热工性能分析 | 第42-45页 |
4.3.1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与实心混凝土屋盖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4.3.2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与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实心混凝土屋盖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磷石膏空腔模无梁屋盖的换热分析 | 第46-59页 |
5.1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的分析模型 | 第46-47页 |
5.2 Fluent计算分析 | 第47-53页 |
5.2.1 夏季隔热条件下磷石膏空腔模屋盖换热情况 | 第47-50页 |
5.2.2 冬季保温条件下磷石膏空腔模屋盖换热情况 | 第50-53页 |
5.3 屋盖换热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53-58页 |
5.3.1 两种工况下磷石膏空腔模屋盖换热的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5.3.2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与实心混凝土屋盖换热的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磷石膏空腔模无梁屋盖热工性能的改良 | 第59-74页 |
6.1 磷石膏模壳的改良 | 第59-65页 |
6.1.1 改良模壳后空腔内的换热分析 | 第60-62页 |
6.1.2 改良模壳后屋盖的热阻计算 | 第62-63页 |
6.1.3 改良模壳后屋盖换热分析 | 第63-65页 |
6.2 磷石膏空腔模屋盖的改良 | 第65-68页 |
6.2.1 改良磷石膏空腔模屋盖内的换热分析 | 第65-67页 |
6.2.2 改良磷石膏空腔模屋盖热阻计算 | 第67-68页 |
6.3 内部空腔的改良 | 第68-72页 |
6.3.1 内部空腔改良后屋盖空腔内的换热分析 | 第69-70页 |
6.3.2 内部空腔改良后屋盖的热阻计算 | 第70-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工作总结及结论 | 第74-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