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5页 |
| ·文献评析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 第16页 |
|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2章 社会思潮的现状概述 | 第18-31页 |
| ·社会思潮的内涵界定 | 第18-21页 |
| ·意识形态的界定 | 第18-19页 |
| ·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 | 第19页 |
| ·社会思潮的内涵界定 | 第19-21页 |
|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概述 | 第21-23页 |
|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总体走势 | 第21-22页 |
|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现状成因分析 | 第22-23页 |
| ·几种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 | 第23-31页 |
| ·新自由主义 | 第23-25页 |
| ·实用主义 | 第25-27页 |
| ·民主社会主义 | 第27-31页 |
| 第3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解读 | 第31-42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概念解析 | 第31-33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第33-37页 |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 第37-42页 |
| ·理论意义 | 第37-38页 |
| ·现实意义 | 第38-42页 |
|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行性 | 第42-51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行性 | 第44-48页 |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保证 | 第44-46页 |
| ·统一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保证 | 第46-48页 |
|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主体 | 第48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 | 第48-51页 |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 第48-49页 |
|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 第49-51页 |
| 第5章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 第51-66页 |
| ·推进理论创新,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 | 第51-53页 |
| ·进一步加强研究理论创新 | 第52页 |
| ·解决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 第52-53页 |
| ·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 第53页 |
| ·大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健康浓厚的舆论环境 | 第53-55页 |
|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 | 第53-54页 |
|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大众化 | 第54页 |
| ·把理论宣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 第54-55页 |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过程中,突出先进模范的典型作用 | 第55页 |
|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引领”的长效机制 | 第55-57页 |
| ·制定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有效宣传的政策规定 | 第55-56页 |
| ·制定能够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具体政策 | 第56页 |
| ·建立能够有效防御敌对思潮的防控系统 | 第56页 |
| ·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 | 第56-57页 |
| ·制度创新 | 第57页 |
|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57-66页 |
|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 第58-59页 |
|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第58页 |
|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 第58-59页 |
| ·发挥“第二课堂”的实际效用 | 第59-60页 |
| ·加强校园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 | 第60-61页 |
| ·打造优良的学风、校风 | 第60页 |
|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60-61页 |
|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 第61页 |
| ·加强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61-66页 |
|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网络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61-63页 |
|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应努力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