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拟解决问题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问题 | 第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 第17-32页 |
2.1 公共产品相关概念 | 第17-23页 |
2.1.1 公共产品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 第17-19页 |
2.1.2 公共产品的市场供求与定价 | 第19-23页 |
2.2 国企改革的现实背景与路径 | 第23-25页 |
2.2.1 国企改革现实背景 | 第23-24页 |
2.2.2 国企改革基本路径 | 第24-25页 |
2.3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市场细分理论 | 第25-26页 |
2.3.1 市场营销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2.3.2 市场细分理论 | 第26页 |
2.4 资源基础理论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 第26-29页 |
2.4.1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6-28页 |
2.4.2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 第28-29页 |
2.5 PEST分析方法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第29-32页 |
2.5.1 PEST分析法 | 第29-30页 |
2.5.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燃气行业发展与改革现状 | 第32-40页 |
3.1 我国燃气行业发展现状 | 第32-36页 |
3.1.1 我国天然气分布及需求情况 | 第32-34页 |
3.1.2 我国天然气行业市场结构及价格状况 | 第34-36页 |
3.2 我国燃气行业改革现状 | 第36-40页 |
3.2.1 我国天然气管网运输改革现状 | 第36-38页 |
3.2.2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市场化改革现状 | 第38-39页 |
3.2.3 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现状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发展状况与问题 | 第40-51页 |
4.1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40-44页 |
4.1.1 福州华润燃气公司简介 | 第40-43页 |
4.1.2 福州华润燃气公司目前主要项目 | 第43-44页 |
4.2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主要优势与发展机遇 | 第44-47页 |
4.2.1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主要优势 | 第44-45页 |
4.2.2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 第45-47页 |
4.3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劣势与挑战) | 第47-51页 |
4.3.1 气源依赖性强、上游定价不透明 | 第47-48页 |
4.3.2 基础设施、生产装置的配备较薄弱 | 第48-49页 |
4.3.3 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 第49页 |
4.3.4 人才资源匮乏 | 第49-50页 |
4.3.5 客户服务不到位 | 第50页 |
4.3.6 气价被大企业压制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外部环境与行业竞争——基于PEST与五力模型分析 | 第51-59页 |
5.1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基于PEST分析 | 第51-54页 |
5.1.1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所处政治环境分析 | 第51-52页 |
5.1.2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所处经济环境分析 | 第52-53页 |
5.1.3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所处社会环境分析 | 第53-54页 |
5.1.4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所处技术环境分析 | 第54页 |
5.2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所处行业状况—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 第54-59页 |
5.2.1 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第55页 |
5.2.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第55-56页 |
5.2.3 替代品的竞争 | 第56-57页 |
5.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 第57页 |
5.2.5 现有企业竟争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公共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以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为例 | 第59-70页 |
6.1 加强品牌建设 | 第59-61页 |
6.1.1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 第59-60页 |
6.1.2 提高服务水平 | 第60页 |
6.1.3 创新客户服务方式 | 第60-61页 |
6.1.4 提高员工服务意识 | 第61页 |
6.2 做长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体 | 第61-64页 |
6.2.1 调整产业布局和施工网络 | 第61-62页 |
6.2.2 拓宽公司业务范围 | 第62页 |
6.2.3 大力打造天然气汽车加气业务 | 第62页 |
6.2.4 提供新型增值服务 | 第62-64页 |
6.3 降低成本与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64-65页 |
6.3.1 降低成本 | 第64页 |
6.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64-65页 |
6.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 | 第65-67页 |
6.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65-66页 |
6.4.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第66-67页 |
6.5 加大公司改革力度 | 第67-70页 |
6.5.1 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 第67-68页 |
6.5.2 加强各部门协作 | 第68页 |
6.5.3 推进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