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中国合浦珠母贝遗传育种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2 测序仪技术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概述 | 第13-18页 |
1.2.1 测序仪技术发展概述 | 第13-17页 |
1.2.2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生物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1 利用SNP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第18-19页 |
1.3.2 QTL定位 | 第19-20页 |
1.4 贝类热休克蛋白22(HSP22)与类胡萝卜素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合浦珠母贝高通量SNP标记的开发与基因分型 | 第22-37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2-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2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3-25页 |
2.2.3 GBS测序文库构建与高通量测序 | 第25-27页 |
2.2.4 测序数据的处理及SNP分型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3.1 DNA提取 | 第28-29页 |
2.3.2 电子酶切模拟分析结果 | 第29-31页 |
2.3.3 GBS测序数据 | 第31-32页 |
2.3.4 SNP分型结果 | 第32-33页 |
2.3.5 SNP注释结果 | 第33-35页 |
2.4 讨论 | 第35-37页 |
2.4.1 测序数据与SNP开发 | 第35-36页 |
2.4.2 分型与注释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合浦珠母贝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37-4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3.1 SNP标记的编码与作图标记筛选 | 第37-38页 |
3.3.2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第38页 |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8-43页 |
3.4.1 作图标记结果 | 第38-39页 |
3.4.2 遗传连锁图谱 | 第39-43页 |
3.5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合浦珠母贝表型性状QTL定位及关联分析 | 第45-5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4.3.1 表型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45页 |
4.3.2 QTL定位分析 | 第45-46页 |
4.3.3 GWAS关联分析 | 第46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4.4.1 QTL定位 | 第46-49页 |
4.4.2 关联分析 | 第49-50页 |
4.5 讨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合浦珠母贝HSP2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51-67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5.2.1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51-53页 |
5.2.3 实验试剂与配制 | 第53-54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5.3.1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54页 |
5.3.2 目的基因cDNA的获得 | 第54-55页 |
5.3.3 序列分析 | 第55页 |
5.3.4 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5-56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6-64页 |
5.4.1 PfHSP22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61页 |
5.4.2 常温条件下PfHSP22 mRNA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 第61-62页 |
5.4.3 高温胁迫下PfHSP22在两组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情况 | 第62-64页 |
5.5 讨论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 缩写词表 | 第76-77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