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安全芯片的物理攻击技术概述 | 第17-31页 |
2.1 加密芯片的信息安全及其重要性 | 第17-18页 |
2.2 安全加密芯片 | 第18-21页 |
2.2.1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系统 | 第18-19页 |
2.2.2 安全芯片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3 安全芯片的应用 | 第20-21页 |
2.3 常见物理攻击工具 | 第21-25页 |
2.3.1 微探针台 | 第22页 |
2.3.2 激光切割机 | 第22-23页 |
2.3.3 FIB工作台 | 第23-25页 |
2.4 物理攻击技术及常见步骤 | 第25-30页 |
2.4.1 样品准备 | 第26-27页 |
2.4.2 逆向工程 | 第27-29页 |
2.4.3 微探针攻击 | 第29页 |
2.4.4 芯片电路修改 | 第29页 |
2.4.5 物理攻击技术小结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动态主动屏蔽层设计方法 | 第31-43页 |
3.1 主动屏蔽层的原理及作用 | 第31-32页 |
3.2 针对主动屏蔽层的重布线攻击 | 第32-33页 |
3.3 动态主动屏蔽层设计 | 第33-41页 |
3.3.1 屏蔽层构建算法 | 第34-36页 |
3.3.2 算法的实现举例 | 第36-38页 |
3.3.3 非路由节点的处理 | 第38-40页 |
3.3.4 路由节点的实现方法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屏蔽层控制器 | 第43-53页 |
4.1 普通屏蔽层控制器 | 第43-45页 |
4.1.1 控制器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4.1.2 控制器结构设计 | 第44页 |
4.1.3 控制器运作流程 | 第44-45页 |
4.2 基于PUF随机化控制信号存储的控制器 | 第45-48页 |
4.2.1 PUF原理及作用 | 第45-46页 |
4.2.2 基于PUF的控制信号存储方式 | 第46-48页 |
4.2.3 安全性能的提升 | 第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4.3.1 安全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4.3.2 仿真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学术科研活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