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国地税合并研究基础性理论 | 第18-21页 |
2.1 国地税合并应遵循的原则 | 第18-20页 |
2.1.1 循序渐进原则 | 第18页 |
2.1.2 统一完整原则 | 第18-19页 |
2.1.3 权责分明原则 | 第19页 |
2.1.4 灵活精简原则 | 第19-20页 |
2.2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0页 |
2.3 整体政府理论 | 第20-21页 |
3 国地税深度合作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3.1 国地税合作现状 | 第21-22页 |
3.1.1 设立联合办税厅管理 | 第21-22页 |
3.1.2 国地税联合对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 | 第22页 |
3.1.3 联合开展“营改增”有关业务合作 | 第22页 |
3.2 国地税深度合作内容 | 第22-26页 |
3.2.1 纳税服务合作 | 第22-23页 |
3.2.2 征收管理合作 | 第23-24页 |
3.2.3 税务稽查合作 | 第24-25页 |
3.2.4 信息共享合作 | 第25-26页 |
3.3 国地税合作中的主要问题 | 第26-29页 |
3.3.1 信息交流和共享度仍然偏低 | 第26-27页 |
3.3.2 税收基础管理尚未形成统一后续管理协作机制 | 第27页 |
3.3.3 纳税服务合作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3.3.4 国地税联合检查尚需进一步加强 | 第28页 |
3.3.5 国地税合作执法风险无法消除 | 第28页 |
3.3.6 合作办税范围不融合 | 第28-29页 |
4 政府机构合并案例分析 | 第29-36页 |
4.1 机构合并的目标与要求 | 第29-31页 |
4.1.1 便于责任划分和行政监督 | 第29页 |
4.1.2 为全局服务提供便利 | 第29-30页 |
4.1.3 有利于保障经济发展 | 第30页 |
4.1.4 节约财政支出 | 第30页 |
4.1.5 资源优化 | 第30-31页 |
4.2 机构合并实践 | 第31-32页 |
4.2.1 改革合并现状 | 第31页 |
4.2.2 案例合并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4.3 机构合并的经验借鉴 | 第32-36页 |
4.3.1 案例的启示 | 第32-33页 |
4.3.2 国地税合并借鉴案例之处 | 第33-36页 |
5 国地税合并路径选择 | 第36-44页 |
5.1 国地税合并路径选择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5.1.1 合并路径选择的指导原则 | 第36页 |
5.1.2 合并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5.2 国地税合并路径选择的前提条件 | 第37-39页 |
5.2.1 思想理论先导 | 第37-38页 |
5.2.2 税法改革根本 | 第38页 |
5.2.3 科学技术保障 | 第38-39页 |
5.3 国地税合并路径选择 | 第39-44页 |
5.3.1 机构整合 | 第39-40页 |
5.3.2 职能重置 | 第40-41页 |
5.3.3 人财物管理 | 第41-42页 |
5.3.4 考核监督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