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思路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2页
2 相关理论综述第12-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2-13页
        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第12页
        2.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第12-13页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第13-16页
        2.2.1 资产管理理论第13-14页
        2.2.2 负债管理理论第14-15页
        2.2.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第15-16页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6-20页
        2.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6-18页
        2.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8-20页
    2.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第20-22页
        2.4.1 静态度量方法第20页
        2.4.2 动态度量方法第20-22页
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估第22-35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管标准概述第22-28页
        3.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管指标简述第22-24页
        3.1.2 商业银行流动性资金特性分析第24-26页
        3.1.3 商业银行流动性资金紧张程度评估第26-28页
    3.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第28-32页
        3.2.1 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第28-29页
        3.2.2 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第29-30页
        3.2.3 商业银行贷存比第30页
        3.2.4 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月加权平均值第30-32页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第32-33页
        3.3.1 风险防范主体错位第32页
        3.3.2 存贷比依然偏高第32-33页
        3.3.3 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第33页
        3.3.4 资产形式单一第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量化分析第35-48页
    4.1 基于VaR方法的风险测度模型第35-37页
        4.1.1 VaR模型介绍第35页
        4.1.2 ARCH族模型的计量方法第35-37页
    4.2 样本选取与说明第37页
    4.3 流动性缺口波动性分析第37-42页
        4.3.1 流动性缺口对数流动比序列的正态性检验第37-38页
        4.3.2 流动性缺口对数序列的相关性检验第38-40页
        4.3.3 流动性缺口对数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40-41页
        4.3.4 流动性缺口对数序列的ARCH效应检验第41页
        4.3.5 结论第41-42页
    4.4 基于VaR参数法对流动性风险的度量第42-47页
        4.4.1 建立流动性缺口对数序列的波动性模型第42-45页
        4.4.2 模型VaR值的计算第45-46页
        4.4.3 预测与结论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48-52页
    5.1 主要结论第48-49页
    5.2 对策建议第49-52页
        5.2.1 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第49页
        5.2.2 商业银行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第49-50页
        5.2.3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第50页
        5.2.4 改善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第50-51页
        5.2.5 建立完善的流动性指标衡量体系第51页
        5.2.6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子银行监管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XX银行新核心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