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文章综述 | 第8-18页 |
1.1 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1.1.1 甲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遗传变异 | 第8-9页 |
1.1.2 甲肝病毒感染情况 | 第9页 |
1.1.3 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 第9-10页 |
1.1.4 甲型肝炎病毒的灭活条件 | 第10-11页 |
1.2 病毒的富集方法 | 第11-13页 |
1.2.1 沉淀法 | 第11页 |
1.2.2 聚乙二醇脱水透析法 | 第11页 |
1.2.3 聚合电解质法 | 第11页 |
1.2.4 膜吸附洗脱法 | 第11-12页 |
1.2.5 超滤法 | 第12-13页 |
1.3 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细胞培养法 | 第13页 |
1.3.2 免疫学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普通PCR法 | 第14-15页 |
1.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工作内容与意义 | 第16-18页 |
2 甲肝病毒的富集 | 第18-31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超滤法对甲肝病毒的第一步富集 | 第18-22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2.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2.1 超滤富集装置搭建 | 第19-20页 |
2.2.2.2 超滤操作 | 第20-21页 |
2.2.2.3 反冲洗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1页 |
2.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2.2.3.1 超滤结果 | 第21页 |
2.2.3.2 反冲洗液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膜吸附洗脱法对甲肝病毒的第二步富集 | 第22-30页 |
2.3.1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3.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3.2.1 过滤装置搭建 | 第24页 |
2.3.2.2 过滤操作 | 第24页 |
2.3.2.3 滤膜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4 洗脱液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3.2.5 洗脱液pH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6 洗脱时间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6页 |
2.3.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3.3.1 滤膜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2 洗脱液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3.3 洗脱液pH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3.4 洗脱时间对富集效率的影响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甲肝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1-50页 |
3.1 概述 | 第31-32页 |
3.2 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2-45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2-34页 |
3.2.2 实验部分 | 第34-39页 |
3.2.2.1 甲肝病毒标准品的制备 | 第34-39页 |
3.2.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9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3.2.3.1 引物特异性验证 | 第39-41页 |
3.2.3.2 质粒构建结果验证 | 第41-44页 |
3.2.3.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45页 |
3.3 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45-49页 |
3.3.1 水样富集 | 第45-47页 |
3.3.1.1 水样采集 | 第45页 |
3.3.1.2 试验分组 | 第45-46页 |
3.3.1.3 第一步超滤浓缩 | 第46页 |
3.3.1.4 第二步过滤浓缩 | 第46页 |
3.3.1.5 检测 | 第46-47页 |
3.3.2 富集效率的计算 | 第47页 |
3.3.3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