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第一节 土壤对中药材品质影响 | 第12-20页 |
1. 中药材生境土壤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2. 土壤物理性质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 第14-15页 |
3. 土壤化学性质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 第15-18页 |
4. 土壤生物性质 | 第18-19页 |
5. 展望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研究的现状 | 第20-25页 |
1.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研究的主要考察因素 | 第20-21页 |
2.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4. 展望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0-47页 |
第一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第30-41页 |
1. 数据库构建的思路 | 第30-31页 |
2. 数据源 | 第31-32页 |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32-33页 |
4. 数据库的构建流程 | 第33页 |
5. 结果 | 第33-40页 |
6.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方法研究 | 第41-46页 |
1. 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41页 |
2.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41-43页 |
3. 预测结果可视化 | 第43页 |
4.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流程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增加土壤因子的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实例 | 第47-104页 |
第一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连翘产区预测分析 | 第47-73页 |
1. 数据准备 | 第48页 |
2. 方法 | 第48-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69页 |
4. 讨论 | 第69-73页 |
第二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西洋参产区预测分析 | 第73-87页 |
1. 数据准备 | 第73页 |
2. 方法 | 第7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3-85页 |
4. 讨论 | 第85-87页 |
第三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浙贝母产区预测分析 | 第87-101页 |
1. 数据准备 | 第87页 |
2. 方法 | 第8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7-99页 |
4. 讨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第四章 浙贝母预测产区的栽培验证 | 第104-114页 |
第一节 预测产区与主产区浙贝母产量与质量的比较 | 第104-10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07页 |
3. 讨论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不同施肥、覆盖方式及种鳞茎来源对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108-11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0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3页 |
3. 讨论 | 第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4页 |
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117页 |
附录 | 第117-123页 |
附录一 | 第117-119页 |
附录二 | 第119-120页 |
附录三 | 第120-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