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前言 | 第16-17页 |
1.2 氧还原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1.3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3.1 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2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4 分级多孔炭载体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5 本课题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5.1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5.3 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6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2.2.1 分级多孔炭制备 | 第29-30页 |
2.2.2 铁-磷共掺杂分级多孔炭催化剂制备 | 第30-31页 |
2.2.3 铁-磷-氮共掺杂分级多孔炭催化剂制备 | 第31-32页 |
2.3 物性表征分析 | 第32-33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页 |
2.3.2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2页 |
2.3.3 电子显微镜 | 第32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2页 |
2.3.5 氮气吸脱附测试 | 第32-33页 |
2.3.6 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33页 |
2.3.7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 | 第33页 |
2.4 氧还原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33-36页 |
2.4.1 氧还原催化活性 | 第34-35页 |
2.4.2 电化学稳定性 | 第35页 |
2.4.3 抗甲醇毒化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铁-磷共掺杂分级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36-5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催化剂制备 | 第36-37页 |
3.3 分级多孔炭物性表征 | 第37-40页 |
3.3.1 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3.3.2 微观形貌 | 第38-39页 |
3.3.3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 第39-40页 |
3.4 铁-磷共掺杂分级多孔炭制备条件优化 | 第40-47页 |
3.4.1 热处理温度 | 第40-42页 |
3.4.2 磷含量 | 第42-45页 |
3.4.3 铁含量 | 第45-47页 |
3.5 铁-磷共掺杂分级多孔炭的物性表征 | 第47-50页 |
3.6 碱性体系氧还原催化性能测试 | 第50-54页 |
3.6.1 氧还原催化活性 | 第50-53页 |
3.6.2 电化学稳定性 | 第53页 |
3.6.3 抗甲醇毒化性能 | 第53-54页 |
3.7 酸性体系氧还原催化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四章 铁-磷-氮共掺杂分级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84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催化剂制备 | 第58-59页 |
4.3 氮、磷含量对催化剂物相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9-72页 |
4.3.1 氮、磷含量配比调控 | 第59-65页 |
4.3.2 物性结构 | 第65-70页 |
4.3.3 氧还原催化性能 | 第70-72页 |
4.4 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物性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4.5 铁-磷-氮共掺杂分级多孔炭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 | 第73-79页 |
4.5.1 碱性体系氧还原催化性能测试 | 第73-78页 |
4.5.2 酸性体系氧还原催化性能测试 | 第78-79页 |
4.6 铁-磷-氮共掺杂分级多孔炭催化剂活性位点探究 | 第79-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