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论文--发动机理论与计算论文

对激波诱导斜爆震波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3 斜爆震波的经典理论第19-2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6页
    1.5 斜爆震波的工程运用第26-28页
        1.5.1 冲压加速器第27页
        1.5.2 斜爆震波发动机第27-28页
    1.6 研究方法与目的第28-29页
第二章 数值方法与求解器介绍第29-37页
    2.1 求解器第30-33页
        2.1.1 数值方法第31-32页
        2.1.2 限制器第32-33页
    2.2 燃烧模型第33-34页
    2.3 驻定于斜楔面上的斜爆震波第34-35页
    2.4 热力学机制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温度扰动对斜爆震波结构的影响第37-49页
    3.1 计算区域与网格划分方法第37-39页
    3.2 燃烧模型与边界条件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3.1 斜爆震波的基本结构第40-41页
        3.3.2 温降扰动在燃烧室内的传播第41-46页
            3.3.2.1 第一阶段第43-44页
            3.3.2.2 第二阶段第44页
            3.3.2.3 第三阶段第44-46页
        3.3.3 温升扰动在燃烧室内的传播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当量比对斜爆震波诱导区特性的影响第49-57页
    4.1 计算区域与网格划分方法第49-50页
    4.2 斜爆震波的诱导区长度第50-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55页
        4.3.1 当量比对诱导区长度的影响第51-53页
        4.3.2 当量比对诱导区过渡形式的影响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N_2对斜爆震波结构的影响第57-67页
    5.1 燃烧模型第57-58页
    5.2 计算域与网格划分第58-6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5.3.1 斜爆震波结构和自由基生成第60-62页
        5.3.2 气流的二次燃烧第62-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6.2 对未来的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能源互联耦合系统协同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内燃波转子复杂波系及火焰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