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选题源起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论题综述 | 第16-32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一体化设计概念解析 | 第16-25页 |
·公共建筑空间的特性 | 第16-17页 |
·界面基本研究 | 第17-19页 |
·界面一体化设计的范畴 | 第19-25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影响与作用 | 第25-32页 |
·界面一体化所折射出的美学影响与价值 | 第25-27页 |
·功能价值 | 第27-29页 |
·生态价值 | 第29-30页 |
·小节 | 第30-32页 |
第3章 界面一体化设计的背景条件 | 第32-37页 |
·技术条件 | 第32-34页 |
·材料的发展 | 第32-33页 |
·结构的支持 | 第33页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第33-34页 |
·审美情趣的改变 | 第34-35页 |
·创新意识 | 第34页 |
·理性的延续与突破 | 第34页 |
·流线型的风格 | 第34-35页 |
·象征与隐喻 | 第35页 |
·功能的的要求 | 第35页 |
·小节 | 第35-37页 |
第4章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表达 | 第37-52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形态表达 | 第37-40页 |
·拓扑学、连续界面 | 第37-38页 |
·大地形构、地形建筑 | 第38-40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材料表达 | 第40-41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材料的连续性 | 第40-41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结构表达 | 第41-48页 |
·富勒的"短线穹顶"(Geodesic Dome) | 第42页 |
·无序结构的图案化 | 第42-46页 |
·折板结构 | 第46-47页 |
·薄壳结构 | 第47页 |
·仿生结构 | 第47-48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景观表达 | 第48-50页 |
·场域 | 第48-49页 |
·界面一体化下的景观连续性 | 第49-50页 |
·界面一体化下的景观机理特征 | 第50页 |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信息化表达 | 第50-51页 |
·小节 | 第51-52页 |
第5章 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应用 | 第52-59页 |
·常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美术艺术馆、城建档案馆方案设计 | 第52-54页 |
·项目概况 | 第52页 |
·理念分析 | 第52-54页 |
·常德市科技展示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方案设计 | 第54-58页 |
·项目概况 | 第54页 |
·理念分析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