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缩写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3 天然橡胶与丁苯橡胶 | 第17-19页 |
1.3.1 天然橡胶的概述 | 第17-18页 |
1.3.2 丁苯橡胶的概述 | 第18-19页 |
1.4 橡胶的共混改性 | 第19-20页 |
1.5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20-22页 |
1.6 白炭黑/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2-23页 |
1.7 填料的并用胶中的分布及表征 | 第23-26页 |
1.7.1 填料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1.7.2 填料分布的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1.7.2.1 橡胶填料复合材料的相分布特征 | 第25页 |
1.7.2.2 橡胶对填料的浸润性分析 | 第25-26页 |
1.8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1.8.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6-27页 |
1.8.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1.9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6页 |
2.1 实验原材料与配方 | 第28-31页 |
2.1.1 实验原材料 | 第28页 |
2.1.2 实验配方 | 第28-31页 |
2.1.2.1 NR与SBR的相容性研究 | 第28-29页 |
2.1.2.2 基体橡胶并用比对NR/SSB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2.1.2.3 不同种类白炭黑增强NR/SSBR复合材料性能的对比 | 第29-30页 |
2.1.2.4 炭黑/白炭黑并用增强NR/SSBR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30页 |
2.1.2.5 不同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NR/SSBR的性能对比研究 | 第30-31页 |
2.2 实验所用设备与仪器 | 第31页 |
2.3 实验工艺 | 第31-32页 |
2.3.1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1页 |
2.3.2 白炭黑填充天然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3 白炭黑/炭黑/天然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2页 |
2.4 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32-36页 |
2.4.1 混炼胶的测试 | 第32-33页 |
2.4.1.1 门尼粘度 | 第32-33页 |
2.4.1.2 硫化特性 | 第33页 |
2.4.1.3 结合胶含量 | 第33页 |
2.4.1.4 RPA分析 | 第33页 |
2.4.1.5 热失重分析 | 第33页 |
2.4.2 硫化胶的测试 | 第33-36页 |
2.4.2.1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 第34页 |
2.4.2.2 动态力学性能(DMTA)测试 | 第34页 |
2.4.2.3 磨耗性能测试 | 第34页 |
2.4.2.4 压缩疲劳生热测试 | 第34页 |
2.4.2.5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68页 |
3.1 天然橡胶与丁苯橡胶的相容性研究 | 第36-40页 |
3.1.1 NR/ESBR与NR/SSBR硫化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36-37页 |
3.1.2 NR/ESBR与NR/SSBR硫化胶的基本力学性能 | 第37页 |
3.1.3 不同配比下NR/SSBR硫化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37-39页 |
3.1.4 小结 | 第39-40页 |
3.2 基胶并用比对天然橡胶/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40-45页 |
3.2.1 硫化特性 | 第40-41页 |
3.2.2 混炼胶的应变扫描分析 | 第41-42页 |
3.2.3 物理力学性能 | 第42-43页 |
3.2.4 硫化胶的动态粘弹性 | 第43-44页 |
3.2.5 压缩生热和耐磨性能 | 第44-45页 |
3.2.6 小结 | 第45页 |
3.3 填料体系对天然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5-56页 |
3.3.1 不同种类白炭黑对NR/SSB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1.1 四种白炭黑的基本特性 | 第46页 |
3.3.1.2 硫化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3.3.1.3 填料-填料相互作用-Payne效应 | 第47-48页 |
3.3.1.4 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 第48页 |
3.3.1.5 动态力学性能与压缩疲劳生热 | 第48-49页 |
3.3.1.6 小结 | 第49页 |
3.3.2 炭黑/白炭黑并用对NR/SSBR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9-56页 |
3.3.2.1 门尼粘度与硫化特性分析 | 第50-51页 |
3.3.2.2 RPA应变扫描分析 | 第51-52页 |
3.3.2.3 结合胶含量 | 第52页 |
3.3.2.4 物理力学性能 | 第52-53页 |
3.3.2.5 动态压缩生热与耐磨性能 | 第53页 |
3.3.2.6 动态粘弹性 | 第53-55页 |
3.3.2.7 微观结构分析 | 第55页 |
3.3.2.8 小结 | 第55-56页 |
3.4 硅烷偶联剂种类对NR/SSB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6-68页 |
3.4.1 结合胶含量 | 第56-57页 |
3.4.2 白炭黑在NR/SSBR胶料中的相选择性分布分析 | 第57-61页 |
3.4.3 Payne效应-填料网络结构 | 第61页 |
3.4.4 混炼胶的门尼粘度 | 第61-62页 |
3.4.5 硫化特性 | 第62-63页 |
3.4.6 物理力学性能 | 第63-64页 |
3.4.7 动态力学性能 | 第64-65页 |
3.4.8 阿克隆磨耗与压缩生热 | 第65-66页 |
3.4.9 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