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维铋纳米结构 | 第14-15页 |
·一维氧化锌纳米结构 | 第15-16页 |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 第16-19页 |
·氮化硼纳米带 | 第19页 |
·本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21-34页 |
·固体的电子结构 | 第21-30页 |
·原子的多体问题 | 第21-23页 |
·Born-Oppenheimer 近似 | 第22页 |
·Hartree-Fork 理论 | 第22-23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27页 |
·Hohenberg-Kohn 理论 | 第23-24页 |
·Kohn-Sham 方法 | 第24-26页 |
·交换关联函数 | 第26-27页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实际方法 | 第27-30页 |
·Bloch 理论 | 第27-28页 |
·赝势理论 | 第28-29页 |
·平面波基矢 | 第29-30页 |
·量子输运 | 第30-32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铋纳米线和纳米管的稳定结构和电子性质 | 第34-53页 |
·研究背景 | 第34-35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012]晶向的铋纳米线 | 第37-41页 |
·[012]晶向的单晶纳米管 | 第41-44页 |
·层状双壁纳米管 | 第44-49页 |
·[012]晶向的轴向铋/锑超晶格纳米线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氧化锌纳米带的电子性质和力学特性 | 第53-63页 |
·研究背景 | 第53-54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结构 | 第56-58页 |
·稳定性 | 第58-59页 |
·电子性质 | 第59页 |
·力学性质 | 第59-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混成结构的稳定性、输运性质及其器件设计 | 第63-73页 |
·研究背景 | 第63-64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器件设计原理和优势 | 第65-66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6-69页 |
·输运性质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氮化硼纳米带的力电耦合性质 | 第73-81页 |
·研究背景 | 第73-74页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