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文所用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简介 | 第13-15页 |
1.2 常见的无细胞蛋白合成反应模式 | 第15-19页 |
1.2.1 间歇式反应体系 | 第16页 |
1.2.2 连续流动的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 | 第16-17页 |
1.2.3 连续交换的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 | 第17-19页 |
1.3 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的应用 | 第19-24页 |
1.3.1 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作为检测平台 | 第19-21页 |
1.3.2 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作为药物筛选平台 | 第21-22页 |
1.3.3 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用于重组蛋白的按需合成 | 第22-24页 |
1.4 本论文的工作设想 | 第24-26页 |
第2章 线性模板DNA修饰的琼脂糖微珠用于无细胞蛋白合成 | 第26-38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6-28页 |
2.2.2 线性模板DNA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3 将线性模板DNA修饰到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琼脂糖微珠上 | 第29-30页 |
2.2.4 利用线性模板DNA修饰的琼脂糖微珠合成蛋白 | 第30页 |
2.2.5 荧光表征 | 第30页 |
2.2.6 2%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0-31页 |
2.2.7 12% SDS-PAGE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32-33页 |
2.3.2 线性模板DNA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3 线性模板DNA修饰的琼脂糖微珠合成蛋白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2.3.4 线性模板DNA修饰密度对蛋白合成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5 温度优化 | 第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微流控芯片上集成无细胞蛋白合成及纯化用于重组蛋白的按需生产 | 第38-54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3.2.2 溶液配制 | 第40页 |
3.2.3 芯片的设计和制备 | 第40-41页 |
3.2.4 芯片制作过程 | 第41-42页 |
3.2.5 线性模板DNA的制备及固定 | 第42页 |
3.2.6 在芯片上利用线性模板DNA修饰的琼脂糖微珠合成蛋白 | 第42页 |
3.2.7 利用镍珠纯化蛋白 | 第42-43页 |
3.2.8 在芯片上集成蛋白的合成及纯化 | 第43页 |
3.2.9 荧光表征 | 第43页 |
3.2.10 12% SDS-PAGE | 第43页 |
3.2.11 Bradford法定量蛋白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44-45页 |
3.3.2 芯片上利用线性模板DNA修饰的琼脂糖微珠合成蛋白 | 第45-47页 |
3.3.3 芯片上利用镍珠纯化蛋白 | 第47-51页 |
3.3.4 芯片上集成蛋白的合成及纯化 | 第51-53页 |
3.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用于卡那霉素的免标记检测的研究 | 第54-60页 |
4.1 前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4页 |
4.2.2 水溶液中卡那霉素的检测 | 第54-55页 |
4.2.3 选择性考察 | 第55页 |
4.2.4 牛奶中卡那霉素的检测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4.3.1 检测原理 | 第55-56页 |
4.3.2 可行性验证 | 第56-57页 |
4.3.3 卡那霉素的定量检测 | 第57-58页 |
4.3.4 选择性考察 | 第58页 |
4.3.5 实际样品检测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