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级猜测并行系统代码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相关工作 | 第13-17页 |
1.2.1 基本的猜测并行机制 | 第13-16页 |
1.2.2 猜测并行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HEUSPEC模型 | 第20-30页 |
2.1 HEUSPEC概述 | 第20-26页 |
2.1.1 HEUSPEC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1.2 HEUSPEC的核心机制 | 第22-24页 |
2.1.3 HEUSPEC的优化机制 | 第24-26页 |
2.2 HEUSPEC编程规范 | 第26-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HEUSPEC代码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 | 第30-37页 |
3.1 C2H的设计 | 第30-33页 |
3.1.1 标注语句 | 第30-31页 |
3.1.2 C2H的框架 | 第31-33页 |
3.2 串行C程序分析 | 第33-36页 |
3.2.1 串行C程序的组成结构 | 第33-36页 |
3.2.2 技术难点分析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C2H的实现与测试 | 第37-50页 |
4.1 Clang编译器 | 第37-39页 |
4.1.1 Clang的设计架构 | 第37-38页 |
4.1.2 Clang的中间表示 | 第38-39页 |
4.1.3 Clang的开发接口 | 第39页 |
4.2 C2H的实现 | 第39-45页 |
4.2.1 可并行段的获取与分析 | 第40-41页 |
4.2.2 主线程部分的生成 | 第41-43页 |
4.2.3 猜测线程部分的生成 | 第43-45页 |
4.3 C2H的测试 | 第45-49页 |
4.3.1 硬件平台与测试程序 | 第45-46页 |
4.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0页 |
5.2 下一步工作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