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3页 |
1.1 稀土元素的发现 | 第8-9页 |
1.2 稀土发光配合物发展历史 | 第9页 |
1.3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原理 | 第9-17页 |
1.3.1 稀土离子的光学性能 | 第9-11页 |
1.3.2 敏化稀土的主要方法 | 第11-12页 |
1.3.3 有机配体的光物理过程 | 第12-14页 |
1.3.4 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机理 | 第14-15页 |
1.3.5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规律 | 第15-16页 |
1.3.6 决定稀土配合发光效率的因素 | 第16-17页 |
1.4 稀土有机配合物主要类型 | 第17-30页 |
1.4.1 芳杂环类稀土配合物 | 第17-26页 |
1.4.2 B-二酮类稀土配合物 | 第26-27页 |
1.4.3 D-F异核稀土配合物 | 第27-29页 |
1.4.4 F-F异核稀土配合物 | 第29-30页 |
1.5 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应用 | 第30-31页 |
1.5.1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1.5.2 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31页 |
1.5.3 在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31页 |
1.6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2,2联吡啶-6,6-二羧酸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 第33-46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2.1.2 原料的合成 | 第34页 |
2.1.3 HBPYDC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 第34页 |
2.1.4 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2.2.1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9页 |
2.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2.2.3 紫外性能分析 | 第40页 |
2.2.4 荧光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2.2.5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2,2联吡啶-5,5-二羧酸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 第46-5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3.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3.1.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7页 |
3.1.3 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3.2.1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8-51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3.2.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52-54页 |
3.2.4 磷光光谱与三重态能级分析 | 第54-55页 |
3.2.5 热重分析 | 第55-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