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9页 |
1.1.1 流行病学 | 第15页 |
1.1.2 病因 | 第15-16页 |
1.1.3 肿瘤标志物 | 第16-17页 |
1.1.4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1.1.5 上市药物 | 第17-18页 |
1.1.6 肿瘤细胞中AMPK通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1.7 异土木香内酯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2.1 IAL体外药效研究 | 第19-20页 |
1.2.2 IAL体内药效研究 | 第20页 |
1.2.3 IAL对肝癌细胞形态改变 | 第20页 |
1.2.4 IAL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第20页 |
1.2.5 IAL阻滞肝癌细胞周期 | 第20-21页 |
1.2.6 IAL对肝癌细胞内ROS影响 | 第21页 |
1.2.7 IAL诱导凋亡的蛋白机制 | 第21页 |
1.2.8 肿瘤组织免疫化学 | 第21-22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2-23页 |
第2章 异土木香内酯对肝癌细胞体外药效学研究 | 第23-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肝癌细胞系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及细胞株 | 第23-24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4-25页 |
2.2.1 DMEM完全培养基 | 第24-25页 |
2.2.2 含IAL培养基 | 第25页 |
2.2.3 磷酸盐缓冲液(PBS) | 第25页 |
2.2.4 细胞冻存液 | 第25页 |
2.2.5 MTT溶液 | 第25页 |
2.3 细胞培养 | 第25-26页 |
2.3.1 复苏细胞 | 第25-26页 |
2.3.2 细胞传代 | 第26页 |
2.3.3 细胞冻存 | 第26页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5 MTT法测试IAL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 | 第27-29页 |
2.5.1 MTT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5.2 实验结果 | 第28-29页 |
2.6 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异土木香内酯对肝癌体内药效研究 | 第31-4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1 肝癌细胞系 | 第31页 |
3.1.2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3.1.3 实验试剂及细胞株 | 第31-32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3.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2-33页 |
3.2.1 灌胃用IAL脂质体 | 第33页 |
3.2.2 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注射液 | 第33页 |
3.2.3 DMEM完全培养基 | 第33页 |
3.2.4 磷酸盐缓冲液(PBS) | 第33页 |
3.2.5 细胞冻存液 | 第33页 |
3.3 细胞培养 | 第33-34页 |
3.3.1 复苏细胞 | 第33页 |
3.3.2 细胞传代 | 第33页 |
3.3.3 细胞冻存 | 第33-34页 |
3.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4页 |
3.5 IAL脂质体耐受量实验 | 第34页 |
3.5.1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3.5.2 实验结果 | 第34页 |
3.6 荷瘤裸鼠体内抑制实验 | 第34-40页 |
3.6.1 动物造模 | 第34-35页 |
3.6.2 动物分组 | 第35页 |
3.6.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6.4 测量指标计算方法 | 第36页 |
3.6.5 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3.7 小结 | 第40-43页 |
第4章 异土木香内酯抗肿瘤机制研究 | 第43-7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3-46页 |
4.1.1 肝癌细胞系 | 第43页 |
4.1.2 实验试剂及细胞株 | 第43-45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45-46页 |
4.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6-48页 |
4.2.1 细胞完全培养基 | 第46-47页 |
4.2.2 含IAL培养基 | 第47页 |
4.2.3 磷酸盐缓冲液(PBS) | 第47页 |
4.2.4 细胞冻存液 | 第47页 |
4.2.5 Hoechst33258染色液 | 第47页 |
4.2.6 过硫酸铵(AP) | 第47页 |
4.2.7 SDS-PAGE凝胶 | 第47-48页 |
4.2.8 电泳缓冲液 | 第48页 |
4.2.9 电转缓冲液 | 第48页 |
4.2.10 TBST缓冲液 | 第48页 |
4.2.11 封闭液 | 第48页 |
4.2.12 D-72显影液 | 第48页 |
4.2.13 酸性定影液 | 第48页 |
4.3 细胞培养 | 第48-49页 |
4.3.1 复苏细胞 | 第49页 |
4.3.2 细胞传代 | 第49页 |
4.3.3 细胞冻存 | 第49页 |
4.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9页 |
4.5 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 第49-51页 |
4.5.1 方法 | 第49-50页 |
4.5.2 结果 | 第50-51页 |
4.6 AnnexinV-FITC/PI双染检验肝癌细胞凋亡 | 第51-56页 |
4.6.1 方法 | 第52页 |
4.6.2 数据测处理 | 第52-53页 |
4.6.3 结果 | 第53-56页 |
4.7 PI单染检验肝癌细胞周期变化 | 第56-59页 |
4.7.1 方法 | 第56-57页 |
4.7.2 数据处理 | 第57页 |
4.7.3 结果 | 第57-59页 |
4.8 DCFH-DA染色检验肝癌细胞内ROS | 第59-63页 |
4.8.1 方法 | 第59-60页 |
4.8.2 数据处理 | 第60-61页 |
4.8.3 结果 | 第61-63页 |
4.9 肿瘤免疫组化 | 第63-66页 |
4.9.1 方法 | 第63-64页 |
4.9.2 数据处理 | 第64页 |
4.9.3 结果 | 第64-66页 |
4.10 WesternBlot实验 | 第66-71页 |
4.10.1 方法 | 第67-69页 |
4.10.2 数据处理 | 第69页 |
4.10.3 结果 | 第69-71页 |
4.11 小结 | 第71-7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创新性 | 第75-76页 |
5.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