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系统理论基础的分析 | 第15-19页 |
2.1 图像采集技术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5页 |
2.2 图像处理板卡的理论分析 | 第15-16页 |
2.3 FPGA开发软件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6-18页 |
2.4 FPGA开发语言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与硬件模块的选取 | 第19-27页 |
3.1 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19-20页 |
3.2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的选取 | 第20-21页 |
3.2.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取 | 第20-21页 |
3.2.2 软件开发语言的选取 | 第21页 |
3.3 系统硬件模块的选取 | 第21-26页 |
3.3.1 视频采集模块的选取 | 第21-24页 |
3.3.2 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的选取 | 第24-25页 |
3.3.3 视频流存储模块的选取 | 第25页 |
3.3.4 显示模块的选取 | 第25-26页 |
3.3.5 FPGA固化模块的选取 | 第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分析与设计 | 第27-47页 |
4.1 系统硬件的分析与设计 | 第27-37页 |
4.1.1 硬件接口的设计 | 第27页 |
4.1.2 摄像头输出参数的分析 | 第27-28页 |
4.1.3 数据转换芯片的分析与电路设计 | 第28-30页 |
4.1.4 FPGA芯片XC7A200T的资源分析 | 第30页 |
4.1.5 FPGA流程设计的分析 | 第30-31页 |
4.1.6 FPGA与DDR3存储器接口电路分析与设计 | 第31-33页 |
4.1.7 视频编码芯片接口电路分析与设计 | 第33-35页 |
4.1.8 视频显示器的分析 | 第35-37页 |
4.2 系统软件的分析与设计 | 第37-45页 |
4.2.1 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 | 第37-38页 |
4.2.2 软件系统时钟分配的设计 | 第38页 |
4.2.3 图像信息采集的设计 | 第38页 |
4.2.4 图像数据的容错的设计 | 第38-39页 |
4.2.5 相机输入分辨率缺行处理的设计 | 第39-40页 |
4.2.6 热插拔的设计 | 第40页 |
4.2.7 输入图像数据流位宽转换的缓冲设计 | 第40页 |
4.2.8 存储器模块软件的设计 | 第40-42页 |
4.2.9 视频插帧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42页 |
4.2.10 时序重组与输出软件的设计 | 第42-43页 |
4.2.11 OSD时间叠加模块的设计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系统的软件仿真与硬件调试 | 第47-56页 |
5.1 调试步骤的分析 | 第47页 |
5.2 基于Modelsim的功能仿真 | 第47-49页 |
5.3 硬件系统的调试 | 第49-50页 |
5.4 在线调试软件的分析 | 第50-51页 |
5.5 软件模块的分步调试 | 第51-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调试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 第56-60页 |
6.1 图像质量的分析 | 第56-57页 |
6.2 输入数据的分析 | 第57-58页 |
6.3 DS90CF386芯片数据转换的分析 | 第58-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