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1.1 引言 | 第11页 |
| 1.2 氧还原反应 | 第11-18页 |
| 1.2.1 氧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 1.2.2 氧还原反应的机理 | 第12-13页 |
| 1.2.3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1.3 析氧反应 | 第18-21页 |
| 1.3.1 析氧反应的重要意义 | 第18-19页 |
| 1.3.2 析氧反应的机理 | 第19-20页 |
| 1.3.3 析氧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1.4 基于聚多巴胺的氧电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 1.4.1 聚多巴胺的基本性质 | 第21-22页 |
| 1.4.2 聚多巴胺在电催化材料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 1.4.3 聚多巴胺在其它能源材料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 2.1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2.1.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2.1.2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2.2 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 2.3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 2.4 氧电极催化剂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30-33页 |
| 第3章 碳化铁纳米颗粒修饰的铁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3-43页 |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3.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34页 |
| 3.2.2 复合材料(Fe_3C@Fe/N-graphene)的制备 | 第34-35页 |
| 3.2.3 电化学测试条件 | 第3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 3.3.1 复合材料结构和组分的研究 | 第35-38页 |
| 3.3.2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38-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钴氮掺杂石墨烯包覆钴/氧化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3-51页 |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 4.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44页 |
| 4.2.2 复合材料(Co/CoO_x@Co/N-graphene)的制备 | 第44页 |
| 4.2.3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44页 |
| 4.2.4 锌-空气电池的组装及测试条件 | 第44-4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 4.3.1 复合材料结构和组分的研究 | 第45-47页 |
| 4.3.2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47-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钴/铁酸钴纳米颗粒修饰的氮掺杂石墨烯双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1-59页 |
| 5.1 引言 | 第51-52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 5.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52页 |
| 5.2.2 复合材料(Co/CoFe_2O_4@N-doped graphene)的制备 | 第52页 |
| 5.2.3 电化学测试条件 | 第52-53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 5.3.1 复合材料结构和组分的研究 | 第53-55页 |
| 5.3.2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55-5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6.1 总结 | 第59-60页 |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7页 |
|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