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1 本草考证 | 第16-17页 |
2 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17页 |
3 化学成分 | 第17-22页 |
4 药理作用 | 第22-24页 |
5 品质评价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第二章 苍耳类药材中多元指标成分的分析研究 | 第32-103页 |
第一节 苍耳类药材酚酸、蒽醌及黄酮类成分UPLC-QTRAP-MS/MS同时测定 | 第32-4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2-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第二节 苍耳类药材酚酸及蒽醌类成分HPLC同时测定 | 第47-55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7-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第三节 苍耳类药材酚酸类成分HPCE-DAD同时测定 | 第55-6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四节 苍耳类药材羧基苍术苷、苍术苷HPLC同时测定 | 第62-6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7页 |
第五节 苍耳类药材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 第67-8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8页 |
3 讨论 | 第78-83页 |
第六节 苍耳子脂肪酸衍生化GC-MS同时测定 | 第83-90页 |
1 实验部分 | 第83-8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8页 |
3 讨论 | 第88-90页 |
第七节 苍耳类药材无机元素ICP-MS分析 | 第90-98页 |
1 实验部分 | 第90-9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3-98页 |
3 讨论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第三章 苍耳类药材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 第103-148页 |
第一节 苍耳类药材UPLC-Triple TOF-MS/MS植物代谢组学分析 | 第103-129页 |
1 苍耳草与苍耳子中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 | 第103-111页 |
2 苍耳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 | 第111-119页 |
3 不同采收时间苍耳草中化学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 | 第119-129页 |
第二节 苍耳类药材GC-MS植物代谢组学分析 | 第129-146页 |
1 苍耳草与苍耳子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 第129-134页 |
2 苍耳子炒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 第134-139页 |
3 不同采收时间苍耳草挥发性成分积累的动态分析 | 第139-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8页 |
第四章 苍耳类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 第148-173页 |
第一节 苍耳类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 | 第148-159页 |
1 苍耳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 | 第148-152页 |
2 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分析 | 第152-155页 |
3 不同采收时间苍耳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 | 第155-159页 |
第二节 苍耳类药材UPLC-MS指纹图谱分析 | 第159-168页 |
1 苍耳草UPLC-MS指纹图谱分析 | 第159-162页 |
2 苍耳子UPLC-MS指纹图谱分析 | 第162-165页 |
3 不同采收时间苍耳草UPLC-MS指纹图谱分析 | 第165-168页 |
第三节 苍耳子脂肪酸GC-MS指纹图谱分析 | 第168-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3页 |
结语 | 第173-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7-179页 |
致谢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