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2.1 褐飞虱迁飞规律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2 褐飞虱迁飞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研究资料 | 第16-17页 |
2.1.1 水稻种植资料 | 第16页 |
2.1.2 褐飞虱虫情资料 | 第16页 |
2.1.3 气象数据 | 第16-17页 |
2.1.4 地理信息图层 | 第17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2.3.1 褐飞虱发生程度等级与关键期定义 | 第18-19页 |
2.3.2 WRF模式及参数化方案 | 第19-20页 |
2.3.3 FlexPart模式及参数化方案 | 第20-21页 |
2.3.4 WRF- FlexPart模式对褐飞虱迁飞模拟的适用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西南稻区褐飞虱发生特点 | 第22-30页 |
3.1 西南稻区水稻种植概况 | 第22-23页 |
3.2 褐飞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23-28页 |
3.2.1 褐飞虱虫情监测站点分布 | 第23-24页 |
3.2.2 历年褐飞虱关键期分析 | 第24-26页 |
3.2.3 西南稻区褐飞虱境外虫源地演变分析 | 第26-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西南地区褐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及大气背景分析 | 第30-46页 |
4.1 研究个例概况 | 第30-32页 |
4.2 早期迁入褐飞虱虫源地分析 | 第32-43页 |
4.2.1 模式参数化方案 | 第32页 |
4.2.2 模拟的褐飞虱迁飞轨迹 | 第32-34页 |
4.2.3 虫源地有效性分析 | 第34-36页 |
4.2.4 大气背景场分析 | 第36-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五章 WRF模式模拟褐飞虱迁飞的地形敏感性试验 | 第46-56页 |
5.1 研究区域地形概况 | 第46-47页 |
5.2 地形敏感性试验 | 第47-4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5.3.1 迁飞轨迹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5.3.2 迁飞高度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5.3.3 大气背景场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57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