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RF模式的电线积冰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数据介绍与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 2.1 数据介绍 | 第13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 2.2.1 WRF模式介绍及模拟方案 | 第13-14页 |
| 2.2.2 冻雨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 2.2.3 雾凇计算方法 | 第15-18页 |
| 第三章 冻雨个例的气象要素分析及积冰厚度模拟 | 第18-30页 |
| 3.1 大气环流形势分析 | 第18-20页 |
| 3.2 近地面常规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 3.2.1 降水量的模拟与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 3.2.2 风场模拟分析 | 第21-22页 |
| 3.3 水成物垂直分布 | 第22-24页 |
| 3.4 液水含量和温度场的垂直廓线时间演变 | 第24-26页 |
| 3.5 积冰厚度模拟分析 | 第26-28页 |
| 3.5.1 积冰厚度的时间演变 | 第26页 |
| 3.5.2 积冰厚度空间变化 | 第26-2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雾凇个例的气象要素分析及积冰厚度模拟 | 第30-42页 |
| 4.1 大气环流形势分析 | 第30-32页 |
| 4.2 常规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 第32-37页 |
| 4.2.1 温度及液水含量水平分布 | 第32-34页 |
| 4.2.2 风场模拟分析 | 第34-36页 |
| 4.2.3 气象要素时间演变 | 第36-37页 |
| 4.3 积冰厚度模拟分析 | 第37-40页 |
| 4.3.1 积冰厚度时间演变 | 第38-39页 |
| 4.3.2 积冰厚度空间变化 | 第39-4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 | 第42-46页 |
| 5.1 冻雨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42-43页 |
| 5.2 雾凇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43-4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特色与不足 | 第46-48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 6.2 特色与不足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