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meta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4-28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14-23页 |
1.耐药菌感染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2.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 第15页 |
3.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 第15-16页 |
4.细菌的耐药机制 | 第16-18页 |
4.1 基因层面 | 第16-17页 |
4.2 生物化学层面 | 第17-18页 |
5.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 第18-19页 |
5.1 宿主状态 | 第18-19页 |
5.2 医疗相关 | 第19页 |
6.多重.耐药菌传播途径 | 第19-20页 |
6.1 内源性传播 | 第20页 |
6.2 外源性传播 | 第20页 |
7.多重耐药菌的防治 | 第20-23页 |
7.1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控与预防 | 第21页 |
7.2 多重耐药菌的新兴治疗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 第23-28页 |
1.外感六淫理论 | 第23-24页 |
2.内伤发热理论 | 第24-25页 |
3.伏邪理论 | 第25-26页 |
4.疫病理论 | 第26-27页 |
5.菌毒并治理论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分析研究 | 第28-35页 |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2.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29-30页 |
2.2 文献检索策略 | 第30-31页 |
2.3 偏倚的控制 | 第31-32页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第32-33页 |
2.5 meta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35-54页 |
1.检索结果 | 第35-37页 |
2.文献基本情况 | 第37-40页 |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第38-39页 |
2.3 纳入文献风险评估 | 第39-40页 |
3.数据分析 | 第40-54页 |
3.1 总有效率分析 | 第40-44页 |
3.2 治愈率分析 | 第44-47页 |
3.3 细菌清除率分析 | 第47-49页 |
3.4 CPIS评分情况分析 | 第49-51页 |
3.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 第51-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65页 |
1.文献整体情况分析 | 第54页 |
2.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析 | 第54-61页 |
3.数据分析 | 第61-6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5-68页 |
1.结论 | 第65页 |
2.不足与展望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