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芒草木质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致谢第7-10页
术语表第10-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1 引言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4页
    2.1 生物质能概念第16页
    2.2 能源植物第16-18页
    2.3 芒属植物第18-20页
        2.3.1 芒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第18-19页
        2.3.2 芒属能源植物的开发与应用现状第19-20页
    2.4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第20-25页
        2.4.1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及性质第21-24页
        2.4.2 木质纤维素的测定第24-25页
    2.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第25-31页
        2.5.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6-27页
        2.5.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第27-28页
        2.5.3 近红外光谱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第28-30页
        2.5.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测定木质纤维素方面的应用第30-31页
    2.6 本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目的和意义第31-34页
        2.6.1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2.6.2 技术路线第32-33页
        2.6.3 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3 材料和方法第34-44页
    3.1 研究材料第34-36页
        3.1.1 材料的收集与预处理第34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34-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38页
        3.2.1 化学值的测定第36-37页
        3.2.2 近红外光谱采集第37-38页
    3.3 数据处理第38-44页
        3.3.1 统计分析第38页
        3.3.2 光谱数据预处理第38-40页
        3.3.3 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第40-41页
        3.3.4 光谱数据的建模方法第41-42页
        3.3.5 模型评价参数第42-4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4-58页
    4.1 芒草木质纤维素及灰分的化学值统计分析第44-48页
        4.1.1 中国芒草木质纤维素及灰分的化学值统计分析第45-46页
        4.1.2 韩国芒草木质纤维素及灰分的化学值统计分析第46页
        4.1.3 日本芒草木质纤维素及灰分的化学值统计分析第46-47页
        4.1.4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芒草木质纤维素及灰分的化学值统计分析第47-48页
    4.2 芒草木质纤维素及灰分的相关性分析第48-50页
    4.3 全波段光谱的校正模型构建第50-53页
    4.4 特征波长的校正模型的构建第53-5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8-61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58-60页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60-61页
6 参考文献第61-69页
7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立法完善
下一篇:两种亲水凝胶包覆除草剂的药效及其在玉米—土壤体系中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