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僵尸网络的命令与控制信息隐匿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移动互联网 | 第8-11页 |
1.1.2 僵尸网络 | 第11页 |
1.2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4-24页 |
2.1 移动僵尸网络 | 第14-20页 |
2.1.1 消息推送 | 第15-18页 |
2.1.2 控制与命令机制 | 第18-20页 |
2.2 隐写术 | 第20-23页 |
2.2.1 拟自然语言隐写术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2.2.2 隐写术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拟自然语言C&C文本隐写术 | 第24-35页 |
3.1 压缩 | 第24-25页 |
3.2 替换 | 第25-33页 |
3.2.1 基于推送内容的范本 | 第25页 |
3.2.2 可变单词仓的构造 | 第25-28页 |
3.2.3 三重替换规则 | 第28-30页 |
3.2.4 输出结果融合 | 第30-31页 |
3.2.5 基于隐写模型的大量数据传输 | 第31-33页 |
3.3 解码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仿真实验 | 第35-47页 |
4.1 推送型僵尸网络模型 | 第35-41页 |
4.1.1 推送服务 | 第37-40页 |
4.1.2 隐写服务与解码服务 | 第40-41页 |
4.2 文本隐写 | 第41-43页 |
4.2.1 语料库构成 | 第41-42页 |
4.2.2 隐写术参数设置 | 第42-43页 |
4.3 仿真过程与结果 | 第43-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5.1 不可感知性 | 第47-49页 |
5.2 隐藏容量 | 第49-51页 |
5.3 鲁棒性 | 第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3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