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法律不强人所难的词义及其体现 | 第12-19页 |
一、法谚中的“法律不强人所难”及其内涵 | 第12-13页 |
二、法理上的“法律不强人所难” | 第13-15页 |
三、法律不强人所难在具体法条中的体现 | 第15-17页 |
四、法律不强人所难在具体案例中的体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法律不强人所难 | 第19-23页 |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和起源 | 第19页 |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 | 第19页 |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第19页 |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判断标准 | 第19-20页 |
三、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运用概况 | 第20-23页 |
(一)我国刑法关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定位问题 | 第20-21页 |
(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法律强人所难的反例 | 第23-31页 |
一、现实案件中的法律强人所难 | 第23-26页 |
(一)天津大妈摆地摊气枪案 | 第23-25页 |
(二)聊城于欢案 | 第25-26页 |
二、法律强人所难在具体法条中的体现 | 第26-31页 |
(一)对特定身份人的强人所难 | 第26-28页 |
(二)对普通大众的强人所难 | 第28页 |
(三)有关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强人所难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法律不强人所难的制度维护:情理与法理的辩证统一 | 第31-35页 |
一、情理的内涵 | 第31页 |
二、情理与法理的关系 | 第31-32页 |
三、解决“法律强人所难”现象的具体措施 | 第32-35页 |
(一)针对法条:从修改法条到解释法条 | 第32-33页 |
(二)针对案例:充分挖掘并尊重事实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