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X、Y井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2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0.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24页 |
1.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2-16页 |
1.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6页 |
1.3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6-24页 |
第二章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 | 第24-31页 |
2.1 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2 营城组岩性、含气性与物性关系 | 第24-28页 |
2.2.1 研究区岩性 | 第24-25页 |
2.2.2 研究区物性 | 第25-27页 |
2.2.3 研究区岩性、含气性与物性关系 | 第27-28页 |
2.3 研究区岩性、含气性、物性与电性关系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 | 第31-45页 |
3.1 资料概况 | 第31页 |
3.2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31-33页 |
3.3 岩性测井识别 | 第33-45页 |
3.3.1 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第33-39页 |
3.3.2 岩性识别模式 | 第39-41页 |
3.3.3 岩性识别及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第四章 储层参数解释 | 第45-50页 |
4.1 泥质含量模型 | 第45页 |
4.2 储层孔隙度模型 | 第45-47页 |
4.3 储层渗透率模型 | 第47页 |
4.4 储层饱和度模型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储层流体识别 | 第50-60页 |
5.1 深电阻率与声波、密度曲线交会法 | 第50-51页 |
5.2 深电阻率值法及侵入特征法 | 第51页 |
5.3 孔隙度曲线重叠法 | 第51-53页 |
5.4 孔隙度与饱和度交会法 | 第53-57页 |
5.5 气水界面的确定 | 第57-60页 |
5.5.1 气水过渡带 | 第57页 |
5.5.2 单井气水界面 | 第57-58页 |
5.5.3 气藏气水界面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