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光OFDM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 第12-14页 |
1.2.1 直接检测光系统DD-OFDM | 第12-13页 |
1.2.2 相干光检测系统CO-OFDM | 第13-14页 |
1.3 光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简述 | 第14-15页 |
1.4 混沌学简述 | 第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光OFDM系统基本原理 | 第17-25页 |
2.1 OFDM系统原理 | 第17-21页 |
2.1.1 OFDM系统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1.2 子载波调制 | 第18-19页 |
2.1.3 DFT实现OFDM调制 | 第19-20页 |
2.1.4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 第20-21页 |
2.2 OFDM系统的优点及缺点 | 第21-22页 |
2.3 DDO-OFDM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光OFDM系统抑制峰均比混合算法的研究 | 第25-39页 |
3.1 OFDM信号的峰均比的定义及其分布 | 第25-27页 |
3.1.1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 | 第25-26页 |
3.1.2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分布 | 第26-27页 |
3.2 基于时域循环卷积的PAPR降低算法(TCM) | 第27-31页 |
3.2.1 TCM算法原理分析 | 第27-29页 |
3.2.2 TCM算法框图及仿真分析 | 第29-31页 |
3.3 线性压扩变换法(LCT) | 第31-33页 |
3.3.1 线性压扩变换原理分析 | 第31-32页 |
3.3.2 LCT算法仿真分析 | 第32-33页 |
3.4 混合算法及仿真分析 | 第33-37页 |
3.4.1 混合算法基本思想 | 第33-34页 |
3.4.2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光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改进 | 第39-57页 |
4.1 混沌系统定义 | 第39-40页 |
4.2 典型的混沌系统 | 第40-44页 |
4.2.1 Rossler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0-42页 |
4.2.2 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4.3 经典信道估计算法 | 第44-49页 |
4.3.1 导频方案的选择 | 第44-46页 |
4.3.2 LS信道估计算法 | 第46-48页 |
4.3.3 DFT信道估计算法 | 第48-49页 |
4.4 LS信道估计算法的改进 | 第49-53页 |
4.4.1 时域平均改进算法 | 第49-51页 |
4.4.2 频域平均改进算法 | 第51-52页 |
4.4.3 混合改进信道估计算法 | 第52-53页 |
4.5 基于Rossler混沌的光OFDM加密系统 | 第53-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偏振复用(PDM)技术的仿真与实现 | 第57-71页 |
5.1 直接光检测偏振复用(PDM-DDO-OFDM)系统 | 第57-59页 |
5.1.1 偏振模色散与PDM-DDO-OFDM系统 | 第57-58页 |
5.1.2 PMD对于PDM-DDO-OFDM系统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 PDM-DDO-OFDM系统模型 | 第59-61页 |
5.2.1 PDM-DDO-OFDM系统原理图 | 第59-60页 |
5.2.2 PDM-DDO-OFDM系统的传输特性 | 第60-61页 |
5.3 PDM-DDO-OFDM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第61-68页 |
5.3.1 PDM-DDO-OFDM系统搭建 | 第61-62页 |
5.3.2 PDM-DD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案 | 第62-64页 |
5.3.3 PDM-DDO-OFDM仿真分析 | 第64-65页 |
5.3.4 块状导频优化 | 第65-68页 |
5.4 PDM-CO-OFDM系统 | 第68-70页 |
5.4.1 CO-OFDM系统 | 第68-69页 |
5.4.2 PDM-CO-OFDM系统搭建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1-7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