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13页 |
1.2.1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2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3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及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的特点及其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7-19页 |
1.4.1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的主要特点 | 第17-18页 |
1.4.2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运营状态内力及施工监控数据分析 | 第21-39页 |
2.1 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 | 第21-26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21-25页 |
2.1.2 单元划分 | 第25-26页 |
2.2 施工监控状态分析 | 第26-33页 |
2.2.1 概述 | 第26页 |
2.2.2 施工监控的内容 | 第26-28页 |
2.2.3 主要监控参数的分析 | 第28-30页 |
2.2.4 监控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2.2.5 施工监控结果分析 | 第32页 |
2.2.6 施工监控关键截面数据探讨 | 第32-33页 |
2.3 运营期间结构荷载效应分析 | 第33-36页 |
2.3.1 恒载效应分析 | 第33-34页 |
2.3.2 活载效应分析 | 第34页 |
2.3.3 温度效应分析 | 第34-35页 |
2.3.4 主梁纵向位移 | 第35-36页 |
2.3.5 支座反力分析 | 第36页 |
2.4 小结 | 第36-39页 |
第3章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健康监测方案研究 | 第39-53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2 多跨长联桥梁的健康监测项目 | 第39-42页 |
3.2.1 环境条件监测 | 第40页 |
3.2.2 结构响应监测 | 第40-41页 |
3.2.3 结构系统特性监测 | 第41-42页 |
3.3 多跨长联桥梁测点布置 | 第42-46页 |
3.3.1 测点布置的重难点分析 | 第42-43页 |
3.3.2 桥梁健康监测测点布置方案 | 第43-46页 |
3.4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46-52页 |
3.4.1 传感器子系统 | 第47-50页 |
3.4.2 人工巡检子系统 | 第50页 |
3.4.3 数据采集与处理及传输子系统 | 第50-51页 |
3.4.4 损伤识别及安全评定子系统 | 第51页 |
3.4.5 数据管理子系统 | 第51-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基于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健康监测系统运营管理的层次评估模型 | 第53-72页 |
4.1 层次分析法 | 第53-58页 |
4.1.1 概述 | 第53-54页 |
4.1.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第54页 |
4.1.3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54-58页 |
4.2 变权的层次分析法 | 第58-63页 |
4.2.1 均衡函数调整法 | 第59-60页 |
4.2.2 均衡函数中α的确定 | 第60-63页 |
4.3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评估模型 | 第63-70页 |
4.3.1 概述 | 第63-64页 |
4.3.2 评估层次的划分 | 第64-69页 |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9-70页 |
4.3.4 评估指标评语的确定 | 第70页 |
4.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的运营管理 | 第72-78页 |
5.1 概述 | 第72页 |
5.2 桥梁运营安全评价 | 第72-76页 |
5.2.1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 第73页 |
5.2.3 九堡大桥南引桥交通安全评价 | 第73-76页 |
5.3 养护建议 | 第76-77页 |
5.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