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针—针电极场致电离暗电流的湿度测量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 1.1 湿度测量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9页 | 
| 1.2 湿度对高压放电影响研究的国内外动态 | 第9-11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第11页 | 
| 1.4 研究的成果及结论 | 第11-12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电晕放电机理 | 第13-17页 | 
| 2.1 气体放电的发展过程 | 第13-14页 | 
| 2.2 电晕放电基本机理 | 第14-15页 | 
| 2.3 电晕放电暗电流产生机理 | 第15-1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针-针放电模型 | 第17-26页 | 
| 3.1 均匀场气体放电模型 | 第17-19页 | 
| 3.2 流注气体放电模型 | 第19-21页 | 
| 3.3 放电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 3.3.1 碰撞电离系数α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 3.3.2 第三电离系数γ的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 3.3.3 针-针放电模型 | 第23-2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实验测量系统 | 第26-37页 | 
| 4.1 放电装置设计 | 第26-29页 | 
| 4.1.1 放电材料及结构选型 | 第26-27页 | 
| 4.1.2 放电装置放电部分 | 第27-28页 | 
| 4.1.3 放电装置电气连接 | 第28-29页 | 
| 4.2 基于微控制采集器的测量系统设计 | 第29-32页 | 
| 4.2.1 微控制采集器的设计 | 第29-32页 | 
| 4.2.2 微控制采集器的控制测量流程 | 第32页 | 
| 4.3 基于USB-628X设备的测量系统设计 | 第32-35页 | 
| 4.4 电晕放电环境及实验条件 | 第35-3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放电信号测量及处理 | 第37-42页 | 
| 5.1 放电信号测量方法 | 第37-39页 | 
| 5.1.1 输入直流高压控制 | 第37-38页 | 
| 5.1.2 放电状态的稳定性监测 | 第38页 | 
| 5.1.3 放电暗电流的测量 | 第38-39页 | 
| 5.2 放电信号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55页 | 
| 6.1 大气压对放电暗电流的影响 | 第42-44页 | 
| 6.2 温度对放电暗电流的影响 | 第44-46页 | 
| 6.3 电压对放电暗电流的影响 | 第46-49页 | 
| 6.4 放电暗电流随着时间的变化 | 第49-51页 | 
| 6.5 相对湿度对放电暗电流的影响 | 第51-54页 | 
| 6.5.1 高低相对湿度与暗电流的关系 | 第51-53页 | 
| 6.5.2 暗电流的拟合计算 | 第53-54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