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概述第11-16页
   ·水污染侵权的含义第11页
   ·水污染侵权的特征第11-15页
     ·水污染侵权不以违法性为要件第11-12页
     ·水污染损害事实具有特殊性第12-13页
     ·因果关系认定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侵权第13-14页
     ·归责原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第14-15页
   ·我国水污染侵权救济立法基本状况第15-16页
第2章 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不足第16-31页
   ·未在立法上旗帜鲜明地确立"环境权"第16-17页
   ·我国损害赔偿标准及其不足第17-21页
     ·水污染侵权中损害赔偿的基本情况第17-19页
     ·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存在诸多缺陷第19-21页
   ·排除妨碍责任未得到合理使用第21-23页
     ·水污染侵权中排除妨碍责任的形式第21-22页
     ·未合理适用的主要原因第22-23页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亟待建立第23-26页
     ·国外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第24-25页
     ·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不足第25-26页
   ·程序性保障体制不健全、环境司法鉴定制度混乱第26-28页
     ·无专业审理水污染纠纷的机构第27页
     ·诉讼时效制度不适合水污染侵权的救济第27页
     ·环境司法鉴定制度不适应需求第27-28页
   ·水环境标准体系存缺陷、环境信息不健全不公开第28-31页
     ·水环境标准达不到源头减少水污染的要求第28-29页
     ·环境信息不公开、基本数据不健全第29-31页
第3章 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第31-52页
   ·建立专门立法与确立公民环境权第31-32页
     ·统一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第31-32页
     ·明确"环境权"并赋予可诉性第32页
   ·因果关系理论需进一步发展第32-34页
   ·进一步扩大侵权责任主体制度第34-36页
     ·扩大民事责任主体,追究公司股东和法人连带责任第34页
     ·水污染共同侵权的责任承担问题第34-36页
   ·完善损害赔偿责任并健全损失评估制度第36-40页
     ·做到全面、及时、有效赔偿第36-37页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第37-38页
     ·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第38页
     ·强化损失的分类评估第38-40页
     ·重视生态损害的赔偿第40页
   ·建立健全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机制第40-42页
     ·建立损害赔偿公基金第40-41页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机制第41页
     ·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第41-42页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主要问题设想第42-45页
     ·扩大起诉人资格第42-43页
     ·责任形式的完善第43-44页
     ·培育壮大污染受害者联合组织及发展NGO组织第44-45页
   ·程序性保障制度的完善与环境司法鉴定制度的规范第45-49页
     ·水污染纠纷案件的专门管辖第45-47页
     ·诉讼时效的延长第47页
     ·规范环境司法鉴定制度的途径第47-49页
   ·环境标准的修订与环境信息的健全与公开第49-52页
     ·水环境标准与总量控制标准的完善第49-50页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第50-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事登记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