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学术构想与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概说 | 第16-22页 |
2.1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形式 | 第16-19页 |
2.2.1 传统媒体报道 | 第16-17页 |
2.2.2 新媒体报道 | 第17-19页 |
2.3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3.1 一切权利都有法律上的限制 | 第19页 |
2.3.2 树立司法权威的必然要求 | 第19页 |
2.3.3 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的需要 | 第19-20页 |
2.3.4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诉求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域外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法律规制的考察 | 第22-33页 |
3.1 英美法系相关制度的考察 | 第22-27页 |
3.1.1 英美相关制度的共有特征 | 第22-25页 |
3.1.2 英美相关制度的主要差异 | 第25-27页 |
3.2 大陆法系相关制度的考察 | 第27-32页 |
3.2.1 德国的相关制度考察 | 第27-29页 |
3.2.2 法国的相关制度考察 | 第29-30页 |
3.2.3 日本的相关制度考察 | 第30-31页 |
3.2.4 我国台湾的相关制度考察 | 第31-32页 |
3.3 两大法系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40页 |
4.1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规制的现状 | 第33-36页 |
4.1.1 宪法为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法律规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 第33页 |
4.1.2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原则 | 第33-34页 |
4.1.3 刑事诉讼法中的三大制度进一步限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 | 第34-35页 |
4.1.4 民法限制了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方式 | 第35-36页 |
4.2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2.1 预防违法报道规制不健全 | 第36-38页 |
4.2.2 责任追究机制不具体 | 第38-39页 |
4.2.3 补救措施缺位 | 第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报道法律规制的构想 | 第40-52页 |
5.1 健全违法报道预防机制 | 第40-46页 |
5.1.1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5.1.2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保守职务秘密制度 | 第41-43页 |
5.1.3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43-45页 |
5.1.4 明确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法律限制 | 第45-46页 |
5.2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 第46-47页 |
5.2.1 民事责任 | 第47页 |
5.2.2 刑事责任 | 第47页 |
5.3 建立倾向性报道的补救措施 | 第47-49页 |
5.3.1 设立有因回避制度 | 第48页 |
5.3.2 设立转移审判制度 | 第48-49页 |
5.3.3 增加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 | 第49页 |
5.3.4 扩大重新审理的使适用范围 | 第49页 |
5.4 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 第49-51页 |
5.4.1 加强媒体自律 | 第49-50页 |
5.4.2 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