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环境DNA损伤模拟物诱导下的p53N236S转录与表达调控谱及p53N236S对p19ARF和PI3K通路调的研究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缩略词第20-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44页
    1.1 癌症现状第21-23页
    1.2 癌症与癌症诊疗第23-28页
        1.2.1 肿瘤微环境第23-25页
        1.2.2 肿瘤异质性第25-28页
    1.3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第28-30页
        1.3.1 生物信息学简史第28页
        1.3.2 生物信息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第28-30页
    1.4 突变p53第30-34页
        1.4.1 突变p53的功能获得机制第30-31页
        1.4.2 突变p53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第31-32页
        1.4.3 突变p53的稳定机制第32-33页
        1.4.4 突变p53的靶向治疗策略第33-34页
    1.5 抑癌因子ARF第34-36页
        1.5.1 INK4A/ARF基因座第34-35页
        1.5.2 ARF抑制MDM2增强野生型p53稳定性第35页
        1.5.3 ARF的其他功能第35-36页
    1.6 PI3K通路的调控第36-39页
        1.6.1 PI3K通路概述第36页
        1.6.2 AKT是PI3K通路的核心枢纽第36-39页
    1.7 p53~(N236S)(人类中为p53~(N239S))是一种重要的突变p53第39-40页
    1.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40-44页
        1.8.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0-43页
        1.8.2 本研究的意义第43-44页
第二章 深度解析p53S转录与表达调控谱第44-71页
    2.1 实验仪器第44-4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5-54页
        2.2.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制备与培养第45-46页
        2.2.2 MEFs的冻存、复苏与传代第46-47页
        2.2.3 阿霉素(Doxorubicin)处理细胞第47页
        2.2.4 PCR 鉴定 MEFs 基因型第47-48页
        2.2.5 细胞样本的检测前处理第48-49页
        2.2.6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芯片(Ch IP-chip)杂交及原始数据处理第49-50页
        2.2.7 使用 PANTHER 系统分析 Ch IP-chip 数据第50页
        2.2.8 使用 Circos 绘制转录图谱第50-51页
        2.2.9 使用 Clue GO 软件分析 Ch IP-chip 数据第51页
        2.2.10 使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分析 p53S/SMEF 细胞转录数据第51-52页
        2.2.11 组织或细胞的RNA提取第52页
        2.2.12 表达谱芯片(Expressionprofilemicroarray)杂交与扫描第52-53页
        2.2.13 表达谱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第53-54页
        2.2.14 转录谱与表达谱数据的中心化与标准化第5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54-68页
        2.3.1 p53SMEF细胞转录谱初步解析第54-61页
        2.3.2 ssGSEA解析p53S转录调控第61-64页
        2.3.3 深入解析细胞非应激状态下p53S表达调控谱第64-65页
        2.3.4 深入解析p53S对DNA损伤信号应答的基因调控谱第65-68页
    2.4 讨论第68-71页
第三章 p53S调控p19ARF增强自身稳定性第71-95页
    3.1 实验仪器第71-7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72-82页
        3.2.1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第72页
        3.2.2 核型分析第72-73页
        3.2.3 RNA干扰(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76页
        3.2.4 shRNA载体转染第76页
        3.2.5 小鼠组织蛋白提取第76-77页
        3.2.6 MEFs蛋白提取第77页
        3.2.7 蛋白定量第77-78页
        3.2.8 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第78-80页
            3.2.8.1 SDS-PAGE凝胶配制第78-79页
            3.2.8.2 跑胶及转膜第79页
            3.2.8.3 抗体杂交与显影第79-80页
        3.2.9 siRNA片段转染第80页
        3.2.10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第80-82页
            3.2.10.1 组织样本固定第80页
            3.2.10.2 组织样本石蜡包埋第80-81页
            3.2.10.3 组织样本切片第81-82页
        3.2.11 TCGA数据提取与分析第8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82-94页
        3.3.1 p53S是DNA损伤信号第82-87页
        3.3.2 p19ARF维持p53S蛋白在小鼠肿瘤细胞内的积累第87-94页
    3.4 讨论第94-95页
第四章 p53S调控PI3K通路促进肿瘤形成机制的探究第95-110页
    4.1 实验仪器第95-9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96-99页
        4.2.1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96-98页
        4.2.2 细胞成克隆实验第98-9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99-108页
        4.3.1 小鼠肿瘤组织中p53S与p-AKT共表达第99-103页
        4.3.2 在小鼠细胞中p53S与p-AKT和mTOR“共表达”第103-106页
        4.3.3 p53S调控AKT磷酸化上调促进肿瘤形成第106-108页
    4.4 讨论第108-11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6页
附录A第126-127页
附录B第127-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沉默BRCA2在卵巢癌细胞增强顺铂诱导的自噬
下一篇:超声弹性及断层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以及宫颈癌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