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热固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1.2 热固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回收的研究现状 | 第11-27页 |
1.2.1 物理回收法 | 第12-13页 |
1.2.2 化学回收法 | 第13-27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7-30页 |
1.3.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8-29页 |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聚亚胺的合成 | 第30-5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1-32页 |
2.1.3 PPHA-BAPP-TREN型聚亚胺的合成 | 第32-35页 |
2.1.4 PPHA-BAPP-ARTA型聚亚胺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 表征与测试 | 第36-38页 |
2.2.1 红外光谱(FTIR) | 第36-37页 |
2.2.2 热重分析(TGA) | 第37页 |
2.2.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37页 |
2.2.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7页 |
2.2.5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第37页 |
2.2.6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 第37页 |
2.2.7 静态接触角的测试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2.3.1 PPHA-BAPP-TREN型聚亚胺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2.3.2 PPHA-BAPP-ARTA型聚亚胺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聚亚胺树脂的特性研究 | 第53-7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53-54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页 |
3.1.3 BAPP-ARTA型聚亚胺树脂制备 | 第54-55页 |
3.1.4 BAPP-ARTA型聚亚胺树脂耐化学试剂性测试 | 第55页 |
3.1.5 BAPP-ARTA型聚亚胺树脂吸水性测试 | 第55-56页 |
3.1.6 基于动态亚胺键修复性,回收性与降解性测试 | 第56页 |
3.2 表征与测试 | 第56-57页 |
3.2.1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第56页 |
3.2.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6页 |
3.2.3 红外光谱(FTIR) | 第56-57页 |
3.2.4 微观结构观察(SEM)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1页 |
3.3.1 聚亚胺的应力松弛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3.3.2 聚亚胺的热修复性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3.3.3 聚亚胺的回收性以及再加工性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3.3.4 聚亚胺树脂耐化学试剂性能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3.3.5 聚亚胺树脂降解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聚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回收 | 第72-8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73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3-74页 |
4.1.3 单层聚亚胺/CF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74页 |
4.1.4 多层聚亚胺/CF复合层压板的制备 | 第74页 |
4.1.5 聚亚胺/CF复合材料的降解与回收 | 第74-75页 |
4.2 表征与测试 | 第75页 |
4.2.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75页 |
4.2.2 热失重分析(TGA) | 第75页 |
4.2.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75页 |
4.2.4 微观结构观察(SEM) | 第75页 |
4.2.5 碳纤维布的表面元素分析(XPS) | 第7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3页 |
4.3.1 聚亚胺/CF复合板材的制备 | 第75-77页 |
4.3.2 聚亚胺/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77-79页 |
4.3.3 复合材料耐化学试剂性能以及热性能 | 第79-80页 |
4.3.4 聚亚胺/CF复合材料的降解与回收 | 第80-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件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