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系统和小波变换的彩色图像加密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密码学、混沌理论与小波变换理论 | 第14-26页 |
2.1 密码学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2.1.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密码系统的分类 | 第15页 |
2.1.3 密码的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2.2 混沌理论 | 第16-20页 |
2.2.1 混沌的定义 | 第16页 |
2.2.2 混沌的运动特征 | 第16-17页 |
2.2.3 混沌的判定 | 第17-18页 |
2.2.4 常见的混沌系统 | 第18-19页 |
2.2.5 混沌理论与密码学的联系 | 第19-20页 |
2.3 小波变换理论 | 第20-25页 |
2.3.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0页 |
2.3.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0-21页 |
2.3.3 小波的多分辨分析与Mallat算法 | 第21-22页 |
2.3.4 二维小波变换 | 第22-23页 |
2.3.5 提升小波变换 | 第23-24页 |
2.3.6 小波基的选择问题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新型混沌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26-37页 |
3.1 动态参数控制混沌系统 | 第26-28页 |
3.2 重叠分块 | 第28页 |
3.3 加密算法与解密算法 | 第28-31页 |
3.3.1 图像预处理 | 第29页 |
3.3.2 小波域置乱 | 第29页 |
3.3.3 像素值扩散 | 第29-30页 |
3.3.4 解密 | 第30-31页 |
3.4 实验仿真 | 第31-36页 |
3.4.1 密钥敏感性 | 第31-32页 |
3.4.2 信息熵分析 | 第32-33页 |
3.4.3 灰度直方图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3.4.4 密钥空间 | 第34页 |
3.4.5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4.6 差分攻击分析 | 第35-36页 |
3.5 结语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时空混沌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 | 第37-48页 |
4.1 耦合映像格子 | 第37页 |
4.2 加密算法 | 第37-40页 |
4.2.1 单通道加密原理 | 第37-39页 |
4.2.2 初始密钥 | 第39-40页 |
4.2.3 图像三通道像素置乱 | 第40页 |
4.3 加密步骤 | 第40-41页 |
4.4 解密原理 | 第41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4.5.1 密钥敏感性测试 | 第42-43页 |
4.5.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43页 |
4.5.3 统计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4.5.4 抗差分攻击分析 | 第44页 |
4.5.5 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4.5.6 信息熵分析 | 第46-47页 |
4.6 算法性能比较 | 第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混沌系统的多幅图像加密算法 | 第48-61页 |
5.1 Arnold映射 | 第48-49页 |
5.1.1 二维Arnold映射 | 第48-49页 |
5.1.2 广义Arnold映射 | 第49页 |
5.2 改进Arnold映射 | 第49-50页 |
5.3 加密算法与解密算法 | 第50-51页 |
5.3.1 预处理 | 第50页 |
5.3.2 小波系数置乱 | 第50-51页 |
5.3.3 扩散方法 | 第51页 |
5.3.4 加密步骤 | 第51页 |
5.4 解密 | 第51-52页 |
5.5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52-60页 |
5.5.1 密钥空间 | 第54页 |
5.5.2 灰度直方图统计分析 | 第54-57页 |
5.5.3 差分攻击分析 | 第57页 |
5.5.4 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5.5.5 信息熵分析 | 第59页 |
5.5.6 运行速度 | 第59-60页 |
5.6 结语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