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 1.1 氨氮污染现状和危害 | 第8页 |
| 1.2 氨氮污染控制技术 | 第8-11页 |
| 1.2.1 反硝化工艺 | 第9-10页 |
| 1.2.2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10-11页 |
|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11-15页 |
|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和组成 | 第11-12页 |
| 1.3.2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1.3.3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传递机理 | 第13-15页 |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5-17页 |
| 1.4.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阳极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氮产电性能研究 | 第17-34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2.1.1 实验装置 | 第17-18页 |
| 2.1.2 接种污泥 | 第18页 |
| 2.1.3 模拟废水 | 第18-19页 |
| 2.1.4 操作条件 | 第19页 |
| 2.1.5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2.2 结果讨论 | 第19-33页 |
| 2.2.1 ANAMMOX-MFC的启动阶段 | 第19-25页 |
| 2.2.2 ANAMMOX-MFC的优化阶段 | 第25-33页 |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阳极厌氧氨氧化耦合阴极反硝化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氮产电能研究 | 第34-53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3.1.1 实验装置 | 第34页 |
| 3.1.2 接种污泥 | 第34页 |
| 3.1.3 试验废水 | 第34页 |
| 3.1.4 操作条件 | 第34-35页 |
| 3.1.5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3.2 结果讨论 | 第35-52页 |
| 3.2.1 ANAMMOX-DN MFC的启动阶段 | 第35-41页 |
| 3.2.2 ANAMMOX-DN MFC的优化阶段 | 第41-52页 |
| 3.3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4.1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 4.2 创新点 | 第53页 |
| 4.3 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