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环境场的年代际变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外强迫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 自然内部变率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5 影响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原因 | 第15-16页 |
1.6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6页 |
1.7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资料说明 | 第18-19页 |
2.1.1 最佳路径数据 | 第18页 |
2.1.2 其它数据 | 第18-19页 |
2.2 相关系数检验 | 第19页 |
2.3 阶跃点分析 | 第19-20页 |
2.4 潜在强度 | 第20页 |
2.5 热带气旋热势 | 第20-21页 |
2.6 低层涡度扰动识别与追踪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 | 第22-35页 |
3.1 热带气旋年平均频数的年代际变化 | 第22-23页 |
3.2 各月份热带气旋年平均频数的年代际变化 | 第23-24页 |
3.3 6月到11月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空间分布 | 第24-26页 |
3.4 6月到11月各海区热带气旋年平均频数的年代际变化 | 第26-28页 |
3.5 6月到11月不发展的低层涡度扰动频数的空间分布 | 第28-30页 |
3.6 6月到11月各海区不发展的低层涡度扰动频数的年代际变化 | 第30-32页 |
3.7 6月到11月各海区生成率的年代际变化 | 第32-3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环境场的年代际变化对生成率的影响 | 第35-53页 |
4.1 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与海表面温度异常的相关关系 | 第35-36页 |
4.2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和北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异常的影响 | 第36-39页 |
4.3 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 第39-40页 |
4.4 潜在强度的年代际变化 | 第40-41页 |
4.5 热带气旋热势的年代际变化 | 第41-42页 |
4.6 700-500hPa相对湿度的年代际变化 | 第42-44页 |
4.7 向外长波辐射的年代际变化 | 第44-45页 |
4.8 垂直风切变的年代际变化 | 第45-46页 |
4.9 200hPa风场的年代际变化 | 第46-48页 |
4.10 500hPa垂直速度的年代际变化 | 第48-49页 |
4.11 850hPa风场的年代际变化 | 第49-51页 |
4.12 水平风速以及垂直风速的年代际变化的垂直剖面图 | 第51-52页 |
4.1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年代际变化异常 | 第53-56页 |
5.1 夏季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代际变化 | 第53-54页 |
5.2 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第一模态对夏季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6-5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