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府监管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府监管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研究综述 | 第17页 |
1.3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第19-32页 |
2.1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1.1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产生背景 | 第19页 |
2.1.2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1.3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 | 第20页 |
2.1.4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现状 | 第20页 |
2.2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政府监管现状 | 第20-25页 |
2.2.1 监管主体 | 第20-21页 |
2.2.2 监管制度 | 第21-23页 |
2.2.3 监管内容 | 第23-25页 |
2.3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政府监管存在问题 | 第25-29页 |
2.3.1 各监管部门间协调不善 | 第25-26页 |
2.3.2 监管制度过严 | 第26-27页 |
2.3.3 监管手段不健全 | 第27页 |
2.3.4 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 第27-28页 |
2.3.5 缺乏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 第28-29页 |
2.4 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2页 |
2.4.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9-30页 |
2.4.2 监管对象性质认定模糊 | 第30页 |
2.4.3 监管主体尚不明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与比较分析 | 第32-41页 |
3.1 国内其他省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2-34页 |
3.1.1 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2-33页 |
3.1.2 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3页 |
3.1.3 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3-34页 |
3.2 国外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4-38页 |
3.2.1 孟加拉国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4-36页 |
3.2.2 印尼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6-38页 |
3.3 国内外经验对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启示 | 第38-41页 |
3.3.1 国内经验带来的启示 | 第38页 |
3.3.2 国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完善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政府监管的建议 | 第41-52页 |
4.1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 | 第41-42页 |
4.1.1 完善监管主体结构 | 第41页 |
4.1.2 完善顶层监管主体设置 | 第41-42页 |
4.1.3 实施监管措施权限下放 | 第42页 |
4.2 监管制度合理化 | 第42-46页 |
4.2.1 适度放宽准入及运营限制 | 第43-44页 |
4.2.2 建立行业和企业风险监控机制 | 第44-45页 |
4.2.3 健全分类评级机制,实施差别监管 | 第45-46页 |
4.3 实现监管手段多样化 | 第46-47页 |
4.3.1 加强监管平台信息化建设 | 第46页 |
4.3.2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 第46-47页 |
4.3.3 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征信体系 | 第47页 |
4.4 提升监管队伍整体素质 | 第47-48页 |
4.4.1 提升监管人员从业准入门槛 | 第47页 |
4.4.2 加强监管人员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 | 第47页 |
4.4.3 建立监管人员考核机制 | 第47-48页 |
4.5 帮助和督促内部风险防控和行业自律 | 第48-52页 |
4.5.1 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 第48-49页 |
4.5.2 实行监管与服务并重原则 | 第49页 |
4.5.3 加强行业自律 | 第49-50页 |
4.5.4 督促强化公司内控监管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4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件 | 第58页 |